生活廢料伴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廚房中的廚余、廢水應將如何處理也成為一項問題,如果能有有效解決,生活品質也可被極大提升,然而如果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活垃圾的回收也會為家庭、社會帶去不小的困難。有數據顯示,僅紐約市每年就可產生高達65萬噸的廚余垃圾。這更使得它們的處置問題不可小覷。
另一種廚余清潔概念——食物垃圾處理器
對于每日產生的廚余,國外家庭普遍采用食物垃圾處理器(Food Waste Disposers)進行處理,通過高速研磨旋轉(并非刀片切割),將廚房中產生的食物垃圾(剩菜、剩飯、菜葉、果皮、骨頭、蛋殼等)研磨成為細小的顆粒,再通過廚房的排水系統排出。
食物垃圾處理器進入國外家庭已經有一段歷史,自上世紀20年代第一臺垃圾處理器問世起,它便成為了家庭中的常客。有調查顯示,在美國80%以上的新住宅都安裝了垃圾處理器,說其是家庭中的“標配”也不為過。用戶認為,垃圾處理器能夠極大地減輕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清理廚房所需要的時間,加上廚余垃圾每日都不可避免,若任其留在室內也會對 家居 環境的維護帶去負面影響。
近些年來,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講究生活品質改良的家庭愈發增多,而房地產板塊的活躍也激發了后 家裝 市場的火熱,廚房食物垃圾處理器正在被更多的家庭所接受。家電網通過瀏覽蘇寧易購等主流電商平臺后可得知,垃圾處理器在電商上均有出售,價格從不到千元至三、四千元不等。而可售的品牌數量也達到了十余種,從海外的愛適易、唯斯特姆到國內的美的、貝克巴斯等。
不過,由于廚房垃圾處理器在設計上仍然可以歸屬為“舶來品”的種類,其主要參考的飲食結構與習慣多為西式,這也造成了使用過程中也可能會有一些問題隨之產生。例如,油是國人在烹飪時不可缺少的烹飪配方,動物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也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而高油的食物即便打碎,油脂也會附著在下水道中,堵塞物會塞住下水道導致污物倒流。
對此,有的消費者認為,家中是否安裝垃圾處理器的關鍵是飲食生活習慣。然而,無論是否安裝該機器,食物處理器確實給人們另外一種處理生活垃圾的思路。
未來的廚余將變廢為寶?
為了將廚余更加有效地利用起來,全球范圍內涌現出了一批能夠將其變廢為寶的設計。Zera Food Recycler能夠將一個家庭約兩周的廚余在24小時內變成可用于耕種的肥料,但并非何種廚余都能夠轉變成為肥料,而是僅限于食物殘渣一類。有分析認為,雖然此類設計在國內城市不一定適用,但是放置于農村環境下或許能夠存在不小的使用空間。
Taihi Bin是英國拉夫堡大學的畢業生 Benjamin Cullis Watson設計的一款新式垃圾桶,其主要設計理念源自日本的自制廚余堆肥。據了解,此項設備能夠將廚余垃圾轉化為肥沃的液態肥料與經過部分發酵的固態堆肥。雖然將廚余轉變為肥料的概念并不少見,但Taihi Bin對于工作條件的限制較為松動,對于各種廚余垃圾的接受范圍也更加廣泛。近期,Taihi Bin 還斬獲了 2017 年第 32 屆 New Designers 展覽的 New Designers Joseph Joseph Brilliantly Useful 大獎。
生活垃圾無可避免,但人們總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將其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