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青蛙扔到沸騰的開水中,因為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會用力一蹬“跳出水面”,從而獲得生存的機會。但是,將一只青蛙放到溫水里并逐漸將水加熱,由于青蛙逐漸適應水溫,直到水全面沸騰之際,卻已經無力逃脫,只能面臨被開水燙死的命運。
這被很多企業家概括為“青蛙效應”。主要是指個人或組織一旦適應某一生存環境或者步入發展慣性軌道之后,很容易就會面臨難以突破的瓶頸,無法創造新的業績、開辟一番新的事業。要么在后來者和挑戰者的輪番沖擊中敗落;要么就是在自我滿足慣性軌道中從優秀淪落為平庸。
最近幾年來,在中國家電市場上,面對互聯網浪潮的沖擊很多廠商都面臨著上述“青蛙效應”考驗和挑戰:有的面對時代變革視而不見,認為“以不變應萬變”才是上策,仍然活在過去的發展慣性軌道之中,滿足于當前的成績與業績;有的面對時代變化雖然主動,卻是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遇到困難就繞路走,不正視轉型的困難,只是應景和隨大流。
可以看到,無論是家電制造商的精品化、創新化,以及高端化、品質化轉型,還是家電零售商的垂直化、扁平化和服務化、線上線下一體化轉型,或者是家電供應商的新技術、新材料、新突破,當前都已經步入新一輪轉型的關鍵期。都面臨著“不破不立”的新選擇,即必須要打破過去習慣的發展模式和理念,構建新的驅動和平臺。
比如說,過去30多年以來很多中國家電巨頭的最大籌碼是“低成本、大規模制造”以及配套的“低價格、規模化出貨”,從而形成單邊規模化驅動。如今,規模化仍然是中國家電企業征戰和引領的重要手段,但是其內涵已經發生新的變化,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漲、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以及消費需求的兩極分化,單邊的“大規模、低成本”驅動時代徹底結束,必須要建立新的大規模、高價值驅動。
高價值大規模驅動的關鍵,則是要建立真正差異化的精品創新能力和科技驅動能力。不少家電企業的差異化精品打造上,就出現“有錢時多投入沒錢時少投入”的反復與動蕩,很多時候往往只堅持到第二步、第三步,離成功只剩下一步、二步時就選擇放棄或者停滯不前。帶來的結果卻是慘痛的,大量家電企業的產品同質化矛盾仍然突出和嚴重。
同樣在家電零售渠道的變革過程中,面對零售渠道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垂直扁平化,很多傳統家電經銷商的選擇是逆時代潮流和周期,明知山有虎卻偏向虎山行,想與電商、連鎖商進行正面的競爭。最終的結果卻是,大量家電經銷商一方面淪為電商和連鎖商們的批發商、竄貨商,從電商渠道低價拿貨;另一方面則是高調攻擊電商渠道的價格便宜背后是貨源質量不好、產品偷工減料。這也充分暴露出傳統家電經銷商的“唯利是圖”屬性。
當前有多少家電廠商已經陷入“青蛙效應”卻渾然不知,雖然日子過得不錯,卻已經身陷泥潭難以自拔?同時還有多少家電廠商正在突破“青蛙效應”陷阱,雖然遭遇階段性業績不佳,卻離黎明越來越近了?最終答案只有讓時間來解答,但是整個家電產業在時代浪潮沖擊下,早就沒有回頭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