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窗”許久之后,智能 家居 迎來了陽光燦爛的“又一春”,這次的助推劑是異軍突起的智能音箱。前有亞馬遜、谷歌、微軟、蘋果海外四大天王紛紛下海,后有百度、騰訊、阿里國內BAT相繼跟進,京東、喜馬拉雅、聯想、酷狗等公司一家不落,一大智能 家居 初創企業亦蜂擁而至。
2014年的驟然火爆,讓人們對智能 家居 有了更多期待,并逐漸意識到智能 家居 將是重塑未來家庭生活的重要“工具”,雖然最近兩年有所降溫,卻依然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退燒”后的智能 家居 反而更貼近生活,加快了走進千家萬戶的腳步。當然,2017年上半年,從多個角度看,在AI等新熱點的影響下,智能 家居 仍舊有不一樣的表現。
AI成為智能 家居 新基因
技術熱度往往影響智能 家居 走向,最初是zigbee、WiFi、藍牙等無線通訊標準,之后是云計算和大數據,眼下顯然則是A I(人工智能)。與智能 家居 類似,AI也不是什么新概念,但真正火起來也就在這一兩年,特別是阿爾法狗與人的多次圍棋大戰,讓AI徹底揚眉吐氣,也讓更多企業看到了AI對未來發展潛在的巨大能量。
現在基本可以確認的是,AI將會在各個領域扮演重要角色,而且這個角色將會讓各行各業發生質變,典型如機器人、無人駕駛等。回到智能 家居 ,AI作為當前高熱度技術,恰好能夠推動智能化升級,讓智能 家居 更聰明,最大限度地滿足生活需求。
從2017年上半年的方向來看,AI與智能 家居 有相對同向發展和融合的趨勢明顯。一方面,不少智能 家居 廠商開始吸收AI,用于提升智能生活體驗,如CES2017上就有國內廠商將AI機器人融入智能 家居 系統;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嘗試將AI技術應用于智能 家居 ,例如百度dueros平臺通過語音識別等技術為智能 家居 賦能等。
智能音箱大爆發
正是在智能 家居 概念爆發的2014年,亞馬遜率先推出了搭載智能助手Alexa的智能音箱Amazon Echo,整合亞馬遜的購物、Kindle、音樂服務,并向第三方開發者提供開發接口,擴充音箱的功能和使用場景,之后的2016年,Google也推出了類似Echo的Google Home。不過,智能音箱真正大爆發,還是2017年。
從CES2017上多家企業展示亞馬遜提供語音服務的智能音箱,到微軟Build 2017推出Cortana智能音箱,Google I/O升級Google Home,再到前不久WWDC2017年上蘋果發布HomePod,騰訊、百度、阿里、小米相繼推出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智能音箱儼然成為最熱產品。
當然,從技術角度看,智能音箱更多是AI技術的“變現”,甚至可以看成機器人的另一種形態,從場景應用看,智能音箱的背后更多是智慧家庭,既是智能 家居 的重要節點,發揮音箱本身的功能,也是智能 家居 平臺,讓用戶通過語音交互的方式實現家庭設備管理和獲取一些互聯網服務。
生態之爭愈演愈烈
智能 家居 生態的根源在于,其本身的系統屬性, 家居 、家具、家電等不同企業的產品需要互聯互通,以實現最大限度智慧化。與此同時,以蘋果、Google等為代表的企業,希望打造物聯網時代類似Windows、安卓、IOS一樣的系統,也為智能 家居 生態發展帶來了新思路。
而2017年諸多平臺化的智能音箱的激烈競爭,除了音樂產品市場外,更多的就是智慧家庭生態構建之爭。以亞馬遜、Google、蘋果等為代表的企業,從一開始基本就將音箱作為平臺式產品打造,通過與第三方的合作,接入更多智能硬件,在彌補自身智能 家居 硬件的同時,構建龐大的生態。
事實上,生態之爭并不限于智能音箱廠商之間,而是普遍存在。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以合作的方式構建生態,如智能 家居 廠商、家電廠商、互聯網公司等,生態本都是優勢互補,但每家卻只是有交集不重合,這也就決定了生態多樣性。另外,隨著生態的不斷成熟,廠商之間相互比拼不全在自家的產品上,而是擴大到整個生態。
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
不同于智能手機行業的“一超多強”,早前的智能 家居 品牌特色還不明顯,行業以布局企業本身的領域為參照,形成了智能 家居 創業公司、互聯網公司、家電廠商、房地產商等并立的局面。
不過,在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不斷的大浪淘沙,伴隨一些企業的消亡和出現,以及一些創業公司立穩腳跟,互聯網公司確立智能音箱為方向,行業2017年逐漸形成了全新的格局。這個格局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主要派別,每個派別的廠商都不少。
一是所謂的智能音箱,也可叫到平臺式單品派,他們的共性是希望以單品切入,然后逐漸打造生態,代表企業如亞馬遜、Google等;二是系統產品派,他們的主要優勢自身擁有相對完善和成熟的產品,代表如專業的物聯網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南京物聯、以生態鏈聚合產品的小米等;三是服務派,他們本身的智能硬件產品并不是優勢,主要依靠傳統積累來開拓市場,并帶動自身業務,如運營商等。
國內房地產仍是主戰場
商業模式一直是這幾年智能 家居 行業主要討論的話題之一,有不少說法,如2B、2C、2B2C等等。不過,由于終端市場缺乏培育,實際的行業出貨量也很有限。也正是如此,智能 家居 大多不像很多傳統行業一樣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而是多選擇面向企業用戶,特別是房地產市場。
原因在于,智能 家居 最易落地突破點還是家庭,而直接關乎家庭且擁有強渠道的無疑是房地產,特別是前裝市場可以暫時繞過終端消費者選擇,直接進入千家萬戶,同時,房地產商也需要以智能科技為動力,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進入2017年,智能 家居 落地情況有所改善,以智能音箱為代表的平臺型單品異常火爆,備受關注。不過,由于最火的Echo、Google Home等在國內水土不服,國內智能音箱又憑借一腔熱情剛起步,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家庭的效果也不好。從2017年上半年來看,房地產仍是智能 家居 廠商的主要戰場,也出現了不少項目,如騰訊與南京銀城地產打造Q+青年公寓、新城控股、中銀等聯合開發的盛譽世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