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空氣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國人對空氣凈化器的需求不斷增長。中怡康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零售量達到558萬臺,零售規模達到12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5%和8.8%。隨著空氣凈化器行業的高速發展,這樣的現象由此產生,不管是在電商平臺或家電賣場,飛利浦、霍尼韋爾、布魯雅爾、夏普等這些外資品牌凈化器占據了市場主流,而國產品牌并不多見。
近日,韓國關稅廳發布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數據顯示,2016年韓國空氣凈化器出口同比增長46.6%,為8600萬美元。其中空氣凈化器出口的46.5%面向中國,對華出口同比增長74.9%,增勢明顯。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外資品牌凈化器在國內如此受歡迎?
首先,由于國內商品屢出質量安全問題,加之國人長期以來對外資品牌的信任,讓外資品牌凈化器在國內市場上混的風生水起;
其次,像是韓國、日本、歐美等經濟發達地區相較于國內更早的產生霧霾,治理也更早,所以經驗更豐富,產品的成熟度自然也更高一些。也正因為外資品牌較早的發展,如今在國內的產品線和渠道的布局也更具優勢;
此外,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國人消費水平和健康意識提升,與發達國家的消費理念正在逐步縮小。在國外,居民普遍比較重視生活品質,而空氣凈化器對于發達國家的人們來說不僅是除霾的產物,更是提高生活品質的利器。
雖然外資品牌凈化器普遍受到國人的追捧,但并非每款外資產品都適合國人使用。對此,上海交通大學吳吉祥教授曾表示,“國外的需求、目標客戶、市場和國內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國外的空氣凈化器不一定適合中國高污染的空氣環境。
一方面,日韓、歐美等地區的空凈行業標準與我國差異較大。此前有調查顯示空氣凈化器在歐美國家的普及率超過40%,在日本則是27%,在中國只有不到2%,而在韓國的普及率竟高達70%。在我們仍將空氣凈化器列為“除霾利器”的時候,發達國家的民眾已將空氣凈化器定義為“醫療產品”。一些有哮喘、過敏等病癥的患者,這類人群對空氣質量的要求頗高,生活質量與空氣質量直接相關。據此,發達國家行業標準的側重點與國內標準也有不同。
另一方面,一些外資品牌質量問題的出現也讓凈化效果大打折扣。去年,國家質檢總局對市售的121批空氣凈化器進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檢驗項目包括安全項目和性能項目。檢驗結果顯示,進口空氣凈化器安全項目不合格率為19.8%,性能項目不符合率為9.9%。同年11月,央視也對市場上熱賣的8臺空氣凈化器進行實驗測試,其中包含4臺外國產品和4臺中國產品,價格都在3、4千元。實驗結果顯示,被消費者熱情追捧的兩款外國品牌空氣凈化器表現欠佳。
不過,外資品牌質量問題的出現也為國產品牌凈化器的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 2016年10月空氣凈化器行業的零售量TOP10品牌中,內資品牌占優27.6%,而到了同年11月,這一占比上升至35.2%。
同時,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也在推動空氣凈化器濾網的標準制訂,其中《空氣凈化器用濾網過濾器》《空氣凈化器用靜電式集塵過濾器》兩個行業標準已進入收尾,預計2018年出臺。這是我國繼空凈新國標后又一規范空凈行業的新標準。未來,空氣凈化器在國內市場上的發展將更規范、更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