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6/23 12:06:01 來源:網絡來源 互聯網分析師于斌 編輯:中國家裝家居網
創維的困局并不是一朝形成的。從當下來看,創維的未來或充滿著很多不確定性。

彩電業看似風平浪靜,其實危機得重。今年一季度國內彩電市場一片“跌聲”背后,其實還有一家電視企業同樣值得關注,這家企業就是創維。作為中國彩電巨頭,創維近年來可謂命運多舛。高管離職、利潤下滑、國際化受挫、押寶OLED錯失新技術風口……在諸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創維到底怎么了?
利潤下降4成的背后
6月13日,創維數碼(00751.HK)發布了2016/17財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止12個月內,集團營業額為428.45億港元,同比增加0.4%;集團總盈利15.29億港元,較去年下降39.5%;毛利率為20.0%,同比下降1.9%。
營業額幾乎沒有增長,利潤大幅下滑近4成,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毛利也在下降,創維的這份年報可謂十分糟糕。接任楊東文任行政總裁不久的劉棠枝,甚至為此在財報說明會上向股東鞠躬致歉。
那么,創維為何會淪落至此呢?從劉棠枝的話里,可以推測一二。他將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為兩點:一是液晶面板價格的突然回升,創維沒有做好部署,導致利潤下滑;二是新產品推出沒有把握好,導致無法通過提高售價來緩和成本的沖擊。
面板漲價是導致彩電企業利潤攤薄的原因之一,但劉棠枝說是因為“突然漲價”導致“沒有做好部署”,卻顯得有些牽強。實際上,面板價格的上揚,并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持續了近1年半時間。創維與面板企業LGD還是戰略合作伙伴,連面板價格的風險預警都做不好,實在說不過去。
如此看來,第二個原因——新品無法提高售價,才是導致創維利潤滑坡的主要原因。雖然創維的利潤是下降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彩電銷量數據卻是上漲的。年報顯示,創維電視總銷量同比上漲13%,達1628萬臺,創下歷史新高,尤其是4K智能電視,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量同比上升54%。銷量創了新高,但利潤大幅下滑,也證明了創維在過去的財年里,實際上走的是低價沖量的路線,這與行業集體向高端化轉型的路線背道而馳,也與創維力圖通過發力OLED占領高端市場的策略完全不吻合。
人事產品價格均動蕩
一向穩重的創維,不僅利潤出現了大幅下滑,而且整體陷入了動蕩中。
首先是人事動蕩。3月9日,創維數碼(00751)公告了一重大人事變動,為創維累計服務17年的職業經理人楊東文離開創維,執行董事劉棠枝接任行政總裁一職。3月20日,創維數字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監事會近日分別收到董事長楊東文、董事劉小榕、監事會主席郭利民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高管的離職,尤其是楊東文的離職,或對創維的影響會持續一段時間。
其次是產品線的動蕩。從VR到AR,從OLED到4色,創維電視的產品線在這一年多來讓人琢磨不透,OLED的銷量遠低于預期。而隨著楊東文等人事變動的出現,產品線或未來方向對創維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最后是價格體系的動蕩。創維的利潤水平低于行業平均水準,說明創維并沒有堅守自己的價格底線。不僅液晶電視走了低價路線,連OLED這樣的高端產品,創維甚至也逐漸放棄了價格底線。比如,3月份創維就將55寸的OLED產品大降3000元?;蛟S是短期KPI的壓力導致創維只有戰術而已經沒有戰略。降價或許能提升銷量,但凈利潤或受連樁。
針對如何提升產品單價,劉棠枝表示,渠道和價格上,一方面是提高電商平臺銷售的產品單價,推出針對電商的產品。另一方面是針對三四級市場的渠道調整。但,電商平臺降價容易提價難,而如果壓縮渠道利潤,則銷量又上不去。大概也是看到了種種困難,劉棠枝坦言,相信未來創維彩電業務是恢復性的增長,而不是快速增長。
押寶OLED或失去未來
人事、產品、價格上的動蕩,讓中國第一梯隊的創維,跌出了全球彩電5強之列,根據IHS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創維的出貨量份額只有3.8%,較去年下降了15.6%,落后夏普、海爾和冠捷,全球排名從第6位滑落到第9位。
那么,未來的創維將會是什么樣?現在看來,在下一代電視的技術選型上,創維更像是被LGD裹挾著押寶OLED。
OLED技術在大屏應用上,仍有著高成本、低壽命、良率低等諸多問題,從全球市場來看也只有LGD和創維在力推。三星、索尼、海信、TCL等主流面板和整機廠商,都未將OLED當做下一代電視的發展方向。索尼、長虹、康佳等品牌雖然有推出OLED電視,但都只是“做做樣子”,沒有哪一家像創維那樣賭博式押寶到OLED上去。
2015年,創維曾宣布2016年要銷售20萬臺OLED電視,但2016年下半年創維就放棄了這一不切實際的目標。據上游供應鏈數據顯示,創維2016年采購了6萬塊OLED屏,但最終只有2萬臺電視的銷量,滯銷嚴重。
在創維還在為清理OLED庫存而犯愁的時候,友商卻早已為下一階段發展做足了功課。TCL很早就在量子點技術上耕耘,如今在國內品牌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先發優勢,而海信則明確了發展ULED+量子點,以及激光電視的技術路線圖。
如今的創維既不敢打量子點的招牌,又沒有在激光顯示技術上布局,又沒有像TCL和華星光電一樣的上游產業鏈資源優勢,僅靠OLED撐門面,既孤獨又無助。但由于投入多年,宣傳多年,創維又很難放棄OLED,可謂騎虎難下。
創維的困局并不是一朝形成的。從當下來看,創維的未來或充滿著很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