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亞馬遜Echo大獲成功之后,利用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產品搶占智能 家居 入口,便火速升溫,微軟、谷歌、蘋果、百度、暴風、小米等等國內外巨頭,紛紛(或準備)推出搭載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產品,試圖搶灘智能 家居 入口高地。而從現實來看,語音化與可視化融合交互是發展趨勢,本地化是基礎,服務整合能力是核心。
國內外巨頭紛紛推出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產品
人工智能火了,而搭載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的產品,也被巨頭們視為開啟智能 家居 風口的鑰匙。亞馬遜是這一風口的先行者,自2014年亞馬遜Echo誕生以來,發展至今,其已開始主宰美國智能音箱市場。
亞馬遜的成功,帶來了智能 家居 的新可能,由此也吸引了更多的巨頭入場。谷歌在2016年I/O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內置Google Assistant的Google Home智能音箱。微軟在今年的Build大會上,推出了與音頻設備制造商哈曼·卡頓合作打造的智能音箱Invoke,內置Cortana語音助手。而據KGI分析師郭明琪分析,蘋果也將在今年發布搭載Siri智能助手智能音箱。
國內科技企業們似乎也很熱情。近期,暴風TV發布拳頭產品——暴風人工智能電視 X5 ECHO。似乎欲借此產品,一舉拿下互聯網電視第一品牌的大旗。而在暴風TV之前,國內互聯網電視廠商小米、樂視,也紛紛發布了搭載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系統的智能電視。
落地載體各有不同,語音化與可視化殊途同歸
國內外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產品落地載體選擇上,是各有喜好,國外巨頭們更為青睞智能音箱,而國內巨頭們則集中精力于智能電視。但在產品的交互進化上,卻可以說是殊途同歸。
從亞馬遜和蘋果兩大科技巨頭在智能語音產品上對于屏幕的青睞,同樣,國內科企們將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的載體選擇為智能電視,可以說是對交互進化趨勢進行了提前洞察。智能語音電視擁有更大的屏幕,使其消費體驗得到提升。
諸如暴風TV的人工智能電視X5 ECHO,其就具備了50/55/58/65四種尺寸的4K超高清屏幕,其屏幕尺寸相對于亞馬遜Echo Show的七英寸小屏幕而言,領先其7至9倍。
本地化是基礎,服務整合能力是核心
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產品被視為是開啟智能 家居 新風口的鑰匙,而要以這把鑰匙打開智能 家居 的新風口,對消費者而言,本地化是基礎,而其產品的服務整合能力是核心。作為主打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的產品,首先需要保障的是其對用戶語音識別的準確理解,做到高識別率,讓用戶對其有使用欲望。
從本地化來說,需要的是產品能夠做到“入鄉隨俗”,滿足地域語言體系的差異化。
本地化能力是基礎,而產品的后端服務整合能力卻是競爭關鍵。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之所以能夠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更為核心的原因在于其產品整合了第三方服務,能夠提供各種服務滿足用戶需求。
(本文系作者個人研究之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作者系TMT觀察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