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自3月份開始,租房市場的房租價格持續波動。這是自2008年以來,滬上房租價格首次出現回落。

房租調整是否代表租房市場拐點到來?當前的房租調整現象其實是調控政策見效、市場出清的一個過程。在供給增加、需求減少的雙向作用影響下,租房市場出現價格回落。短期看,調控對于市場會造成沖擊,但從長期角度考慮,是市場修復的一個過程、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在長租公寓服務領域已經積累了15年經驗的優帕克親身經歷過多次市場跌宕起伏,行業想要走得遠有時候需要放緩腳步。
租房市場迎來了一波供給大潮
隨著房地產調控的加碼升級,房地產行業的業內人士應該很明顯可以感受到,今年房地產市場相比往年完全不一樣了。上海本地越來越嚴的限購政策導致炒房者望而卻步。二手房市場量價齊縮后,這些房源開始流向租房市場。不少開發商選擇以租代售模式,注重長期現金流回收。
上海作為一線城市之一,在強大的買方需求支撐基礎上,房價一路攀升。考慮房價收入比的話,上海的房價水平已經超過了日本大阪、京都,甚至相比東京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市場積累了太多泡沫以致于嚴重阻礙了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放眼海外市場,人們的住房需求大多以租為主,歐美發達國家的住房自有率普遍在60%——70%之間,而中國的住房自有率則高達90%位于世界第一。消費理念的差異導致國內房地產市場消費結構的重心偏移。因此,大量資源集中于售房市場,從而導致房地產市場臃腫不堪。從去年開始,政府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精心布局、謀劃改革。如今,增量時代的沒落,存量時代的興起正是房地產消費結構修復的體現,也是調控政策見效的證明。

人口節流改變了租房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上海堅持貫徹2500萬人口上限的宏觀調控目標也開始起作用。城市人口存量的控制抑制了需求增長。2016年,上海市人口為2420萬,在經歷了2015年人口凈流出后,人口流動重新回升,但仍低于2014年2426萬的水平。
此外,大城市病是目前國內四大一線城市普遍遇到的問題。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張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城市發展。雄安新區定位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大灣區的主要功能就是緩解廣州、深圳的大城市病。上海地區通過與周邊地區合作疏解人流。其實,人口流動是一個經濟層面的大課題。人口流動決定了地區經濟潛力。中國之所以出現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與其他地區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就是因為人口大量流入。這也造成了地區經濟發展失衡的問題。為了保證中國經濟順利轉型過度,調整地區差異是宏觀調控的當務之急。自然,一線城市的人口流入也會隨之減少。

供給大潮與需求是本輪調控結果之一,最終導致上海租房市場租金變化。只有一個干凈、健康的市場,行業才能真正走得遠、活得長。一向秉承客戶至上理念的高端服務式公寓優帕克,以提供高品質服務、個性化定制構成了核心競爭優勢。長期積累的品牌信譽已經扎根于客戶心中,依托精心服務,擁有數十萬名“回頭客”,用戶范圍遍布全國,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廣州超級大都市。這輪市場調整除了租金變化外還有一個結果——租客的選擇余地更多。以前因為供不應求,屬于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如今恰恰相反,消費者從被動的只能接受轉向擁有自主選擇權。在這種環境下,金子終將發光,土豆就只能是土豆。優帕克服務式公寓本身深厚的底蘊及高層次門檻成為其抵擋本輪調整浪潮的堅實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