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羅清啟:空調業正迎來史上最大危機
從行業統計數據來看,2017年空調市場開始回暖,企業紛紛增員擴產,4月中旬行業庫存快速攀升到了3900萬臺,應該如何看待當前的空調產業現狀?為什么說空調行業變暖背后潛伏著更大的危機?光明網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帕勒咨詢董事羅清啟。
行業變暖的背后是更大的危機
光明網:從中怡康發布的相關報告來看,空調市場今年開局繼續延續上漲趨勢,1至2月份零售量同比增長33.6%、零售額同比增長34.5%,空調企業似乎迎來了好日子,您怎樣看待空調市場的這一現狀?
羅清啟:當前空調企業面臨的形勢雖然向好,但卻面臨著更大的危機,甚至可以說是史上最大的危機,這一危機倒不是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是企業固有的運作模式。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政府及時的扶持政策幫助空調企業度過了難關,其實,當時企業最應該做的事情是調整經營模式,由運營產品規模轉向運營需求數據,事實證明,絕大多數企業拒絕這樣的變革。
對空調企業來講,千萬不要只盯著外界環境,短期內的環境向好不一定是企業解藥,有可能是毒藥,因為這又延緩了企業變革的步伐。環境與空調有關系,但不是決定性的關系,企業最重要的是要盯著市場需求的變動。空調行業動蕩不居已成為新常態,而日益嚴峻的行業形勢卻宣告了春天的來臨,只是這個春天并不是所有企業的春天,而是率先進行供給側改革企業的春天。
從長遠來看,對空調企業來說,把握不準需求才是真正的問題,僥幸扛一扛就過去的想法是致命的。需求變異之后,空調企業對數據的捕捉能力要增強,如果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那么企業的制造能力就只會制造麻煩。當別的企業調整不過來的時候,如果有企業能率先調整過來,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
空調企業當前的現狀也說明互聯網之風沒有吹到這個行業。當政策之風來的時候,空調企業可以飛起來,但當政策之風沒有的時候,企業又落到了地上,這說明企業的經營模式并沒有改變。如果空調企業快速轉變經營模式能夠隨需而變,即使沒有風,自己也可以飛起來,這才是企業的經營之道。
增員擴產的做法偏離戰略軌道
光明網:從2016年下半年以來,空調銷售同比開始上漲,企業紛紛開足馬力增加產量,行業庫存量也快速攀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中旬,空調庫存量再度攀升到3900萬臺,您如何看待空調企業這種“過山車”現象?
羅清啟:在市場旺盛的情況下,空調巨頭形成了巨大的供應能力,這種能力是由“售價降低—銷量提升—成本降低—售價再走低”的經營邏輯形成的,在一定意義是供應能力決定了競爭力。這是供應短缺時代的一種典型的經濟規律,但不是需求規律,當需求急劇下降時,這種經營模式就會成為萬惡之源。
面對當前市場向好的情形,一般企業的做法是增員擴產,但這種增員增產實際上是南轅北轍,因為企業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增企業的人員,而是增消費者和合作方,也就是把更大的合作伙伴納入到企業中來幫助企業指導研發、制造和營銷,真正形成“社會辦空氣”的大生態圈,顯然這不是一家空調企業可以做到的,需要空調企業與社會各方的合作。
令人遺憾的是,現在還沒有看到有這種朝向的公司,幾乎所有的空調企業仍然局限在自己造空調的狹隘圈子里,總是站在企業的角度審視產品,而不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待空氣。空調是消費者家庭中的一個部件,與其他產品共同構成空氣解決方案,這就要求企業從更大的視角上與合作伙伴一起提供空氣方案。
如何把碎片化的數據收集起來并進行系統化的應用,是企業今后經營策略的重心,如果沒有這個數據依據,企業的各種策略只會造成更大的浪費。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當前市場復蘇的跡象實際上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令企業“看天吃飯”的路徑依賴會更加固化。明智的企業不是盯著當前的市場,而是放眼未來的數據競爭力。
智能空調是基礎設施不是盈利工具
光明網:在消費升級的快速驅動下,智能 家居 成為未來趨勢,智能空調將取代非智能空調成為市場主流,但從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來看,2016年國內智能空調的市場占比還不足兩成,智能空調作為各方都看好的產品,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不溫不火的局面?
羅清啟:智能空調是今后的消費趨勢,現在不是市場出了問題,而是企業的運作模式出了問題。從生活者的角度來看,現在人們的空氣解決方案仍然是碎片化、高成本的,而便利的、低成本的空氣解決方案至今沒有出現。智能空調仍然是硬件升級的概念,而消費者需要的是空氣解決方案,所以說真正的智能空調時代還沒開始。
從這個角度來看,智能空調一方面要進行產品和服務層面的創新,另一方面更需要商業模式的創新。在互聯網時代,空調產品的價值需要重新解構和建構,空調硬件僅是企業構建與用戶粘性關系的基礎設施,企業不能期望硬件成為主要的盈利來源,而要通過構建用戶社群開拓第三方收益,也就是以空調為載體重新構建企業與用戶的關系,能夠讓企業與用戶以及用戶與用戶在社群里互相增值。
從產業趨勢來看,智能手機+智能空調+智能開關電插座的組合是未來智能空調的標配,互聯網人群首先是低價格消費人群,在智能空調的普及期任何把高價格空調智能化的思路都是死路。所以,企業必須通過經營創新大幅降低消費者擁有智能空調的成本,要實現這個轉變空調企業獨木難支,亟需社會力量的介入,或許用金融手段壓低空調價格是個必要性的手段。
在智能時代,空調的競爭實質已經從硬件的競爭過渡到以智能空調為載體的空氣數據份額的爭奪。全流程的數據將有助于企業構建起全新的發展邏輯,以即需即供的模式優化企業的經營現實,真正形成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只有這樣,空調企業才能在顛覆自己的同時突破現在的行業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