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家具業加速“機器換人” 有車間生產自動化程度達60%
人口紅利消失、原材料等各種成本上漲,珠三角家具企業被迫不斷提升自動化生產水平。“機器換人”,成為珠三角家具制造業的熱點話題。
政府大力推進智能制造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這幾年中國機器人數量快速增長:2013年占全球的1/5;2015年總共有68000臺,占全球的1/4;2016年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
國內機器人數量的連年增長,是制造業尋求轉型升級的努力成果。從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到國家工信部對智能制造的引導,再到地方政府對智造產業的扶持,無一不透露出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期盼。
在家具企業密集的珠三角,智能制造已成為地方政府這幾年的重頭戲之一:在廣州,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在佛山,政府補貼扶持機器人企業,目前全市共有規模以上智能裝備制造企業300多家,涌現出利迅達、嘉騰、伊雪松等一批機器人領域知名企業;在東莞,政府2016年一號文力推“機器人智造”計劃50條,推動企業實施“機器換人”的自動化項目改造。
有家具工廠生產自動化程度達60%以上
在成本上漲的現實壓力、政府的大力引導下,珠三角不少家具企業走在智造第一梯隊。
在兆生家具生產車間,“開料、噴涂、包裝三大工序,都是機器做主角,工廠的生產自動化程度已達60%以上。”在容易產生揮發性氣體、導致職業病的噴涂環節,兆生家具率先在全國引進中纖板靜電噴粉技術,投入1000多萬元以機器人代替人手,使家具噴涂“零揮發、零甲醛、零污染”成為現實。
“機器換人”的效果是驚人的,兆生家具這間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年產值達上億元的工廠,僅需約200名工人,人工成本約占總成本的25%。“機器換人”還降低了勞動強度,改善了生產環節,使該工廠人員流失率降至7%,帶來的高效也讓該廠具備較大發展潛力,按照規劃,其年產能最大可達3億元以上。
自動化生產線全面落地難
然而并非所有的家具企業都能做到像兆生家具一樣。對于大多數習慣了傳統制造的中小家具企業來說自動化、智能化并非易事。
據《順德家具企業的效率分析研究報告》顯示:年產值在5000萬至上億元的企業中,80%的企業愿意加大對生產設備的投入,提升勞動生產率。而企業規模越小,產值越小,投入資金提升生產裝備的意愿就越小。從企業類型來看,使用自動化、半自動化設備的企業,大部分是板式、辦公家具生產企業。
業內人士指出:家具生產的利潤率不高,企業難有余錢提升生產設備、購買昂貴的自動化生產線;另外家具品種較多,板式家具、軟包家具、實木家具、五金家具,各自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大相徑庭。每一種產品的生產涉及十幾道環節,不可能一下子全部使用自動化的流水線。
在“機器換人”的落地過程中,家具企業普遍遭遇到錢緊技窮等各種問題:機器人操作欠缺靈活性,生產進度的控制有待提高,機器本身維護成本高,不少生產線因為難以發揮預期效能而遭棄用。
但即便如此,“無人工廠”仍是家具行業發展的最終趨勢。隨著用工荒、新生代一線工人對工作強度的介意、成本上漲、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政策導向,機器解放人,讓人更有尊嚴地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家具產業也將從勞動密集型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智慧產業,這是大勢所趨。
相信未來在家具車間內,機械臂不停地揮舞,工人們在一旁“輔助”處理零配件的和諧場景,會越來越多地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