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各類家電價格“猛抬頭”
消費者在格力集團合肥的工廠選購電器產品。新華社發
電視售價漲了,空調、洗衣機、冰箱的價格上來了。記者連日來采訪發現,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家電產品價格漲聲一片。究其原因,主要是上游工業原材料,尤其是銅、鋁、鋼等金屬價格一路看漲,線路板、液晶面板等主要料件價格上升,從而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家電標價明顯貴了
“電視標價明顯比年前貴了一些。”在華強北一家大型家電賣場,張先生仔細察看各大電視品牌的性能、尺寸和價格。他發現,相比年前,各大品牌的價格漲幅在5%至10%之間。而且,調價主要集中在小尺寸和超大尺寸的電視機。
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電視機就開始漲價。去年,樂視改變過去補貼用戶的銷售策略,先后兩輪漲價,幅度幾百元左右,讓消費者很不適應。樂視方面表示,漲價是因為上游面板以及供應鏈漲價,超出樂視的補貼能力。前不久,向來主張“不漲價”的小米電視也扛不住壓力,在官方微博上宣布,將48英寸和55英寸兩款高清電視售價上調300元。
至于TCL、創維、海信、康佳、長虹等傳統彩電品牌,也各自在不動聲色中跟進。記者走進深圳幾大家電賣場采訪,這些品牌的銷售人員均表示,價格確實有所上調,只是與降價不同,產品漲價一般不會進行“大張旗鼓的公開宣傳”。
漲價風從“黑電”吹向“白電”。美的、格力、志高等空調企業,相繼向經銷商、代理商等發布漲價公函,部分產品的價格最高漲幅達10%;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品類家電,也相繼上調了銷售價格。
原材料價格“揚起頭”
過去多年,家電領域中,電視價格一直走低,為何此次出現大面積的價格“猛抬頭”?原因在于,近期多種工業原材料價格大漲,特別是家電產業受制于銅、鋼材、塑料、鋁等原材料大范圍漲價,最終選擇了以漲價來消化成本上漲壓力。
據了解,2016下半年比上半年相比,不銹鋼價格上漲約40%,冷軋板上漲63%,硅鋼漲幅超過100%,銅漲幅近30%,聚丙烯樹脂漲幅30%。同時,包裝、物流費用價格也開始上漲,其中《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施行后,運輸費用上漲近40%。包括冰箱、洗衣機這類需要大量使用金屬材料在內的家電廠商,自然要作出應對措施。
“電視屏的成本大概占了電視機整機70%的成本,所以說屏漲價了,電視肯定也要漲價。”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說,從去年開始,液晶面板價格進入上升通道,這部分價格的上漲,最終導致成品價格需要相應調整。
加大研發布局高端
“這輪由上游原材料漲價引發的家電產品漲價潮,不會就此結束。”業內專家表示,因為今年以來,工業原材料價格依然上漲,預計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今年家電價格還將持續走高。
面對成本上漲,家電利潤空間會被蠶食,而漲價會影響市場銷售業績。家電廠商該如何做出更好的應對?中國電子商會有關專家表示,家電廠商需要向面板等上游產業鏈拓展,從而掌握更多主動權。目前,TCL集團投資的8.5代線液晶面板廠實現滿產,利潤可觀。同時,TLC投資的11代面板項目已經動工開建,有望實現更多突破。
“主動加大研發,降低成本。”創維集團有關負責人說,創維正在抓緊對高端產品的開發,特別是加快對OLED電視的研發,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新的核心競爭力。
盡管價格上漲,業內依然看好家電市場,特別是彩電市場的創新發展。奧維云網預測,2017年彩電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預計全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將達5301萬臺,同比增長4.2%,零售額規模將達1640億元,同比上升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