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IDG資本助力中企海外并購 歐司朗并購案獲CFIUS批準
據悉,轟動一時的德國歐司朗(OSRAM)收購案已于2月13日通過了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的對外投資部門的審批,而不久前歐司朗公司發言人曾公開聲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以及德國經濟部已批準歐司朗向中資收購方出售其照明業務。至此,歷時一年多、引眾多國內企業參與競標的世界照明巨頭歐司朗并購案正式落幕。
保護主義松動
提振中企海外并購信心
然而,這樁跨越三大洲的歐司朗Ledvance收購事件并非一帆風順。隨著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外資產收購者,歐美市場對于中企的并購邀約態度也越來越謹慎。“國家安全”、“政府利益”等理由頻頻成為并購目的國加強審查和拒絕的理由。
2016年10月,德國經濟部出人意料地撤回了對中企并購愛思強的許可并重新啟動審查。12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下令禁止愛思強將美國業務售予中企。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最終放棄了對愛思強的并購。德國經濟部在宣布重審愛思強并購案時曾表示,將會進一步深入調查中企對歐司朗的收購計劃。
不過,到今年1月18日,事件突然有了轉機,歐司朗發言人證實,德國經濟部已批準歐司朗出售朗德萬斯給中企。
本月11日,歐司朗發言人向德國《商報》表示,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也已放行此項收購,加之13日我國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的對外投資部也已核準,中資收購方基本可如期于2017財年完成對歐司朗照明業務的收購。此番德美兩國監管部門的放行,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為政策松動的信號,為中企海外并購灌注了一劑強心針。
“中國資本”背后發力
IDG資本助力實體經濟
根據此前的媒體報道,早在2016年7月26日,以戰略投資者IDG資本為首,以及木林森、義烏市國有資本運營中心等普通合伙人組成的中國財團,成功贏得朗德萬斯(LEDVANCE、歐司朗分拆資產)的競標。
作為此次進行收購的主體之一,老牌股權投資公司IDG在運作海外市場方面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并一直活躍于工業技術領域。針對本次收購,木林森執行總經理林紀良透露,未來承接朗德萬斯的員工和技術設備等資產,木林森是競購聯合體之一,具體行動會將由IDG資本牽頭。
近年來,中國企業境外并購的行業結構不斷優化,“走出去”有望對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作用。由于并購區域相對集中,應對國外政策障礙和文化差異的經驗、人才不足,加上并購能力有待加強等原因,中國企業確實面臨著潛在的國外市場風險。因此,作為全球知名的投資機構,IDG資本始終運用自身豐富的海內外投資經驗,積極引導境內企業制定符合發展需要的并購策略,積極穩妥開展境外并購,最終實現企業價值的增長。有效的企業收并購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注入了“資本活水”。
此次木林森并購歐司朗照明業務,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其向照明領域的高科技層次進軍的里程碑,此番強強聯合,業界普遍認為,木林森將因此躋身世界三大LED巨頭行列。
中企海外并購勢頭強勁
期待監管進一步明朗
2016年,中企海外并購被取消的金額暴增,超過750億元,比2015年增長了6倍以上。市場普遍認為2017年的海外并購前景并不樂觀,很大部分的境外投資備案都可能不易通過。
但事實上,2017年的海外并購熱度依舊高漲,海外投資項目并沒有因為國內外監管審查收緊而有所減少。
2017年1月,美的集團公告稱,公司完成要約收購庫卡(KUKA)集團股份的交割工作,并已全部支付完畢本次要約收購涉及的款項,約占庫卡集團已發行股本94.55%。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已開啟全球“掃貨”模式。外媒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海外并購規模已升至2070億美元。雖然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實際完成的海外并購不足外媒報道的20%,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大幅增長的趨勢值得關注。
盡管當前國內外監管審查收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企跨境并購,但真實的實體產業投資交易受影響相對較小,并且隨著接下來《境外投資條例》的出臺,監管將更加明晰。
同時,所有促使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驅動因素依然存在,中企海外并購的中長期勢頭仍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