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照明大廠歐司朗(OSRAM)旗下照明燈具事業子公司「LEDVANCE」出售案,日前獲德國政府有關當局審查后放行,如今再獲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核準同意,接下來就待中國監管單位點頭,木林森等中資便有望在本年度如期完成交易。
歐司朗在2016年7月宣布,其獨立子公司LEDVANCE將出售予中資聯合競購團隊,包括中國LED封裝大廠木林森、中國策略投資公司IDG資本,以及義烏市國有資本運營中心等三方,交易金額達4億歐元。之后德國政府因顧及該交易案恐造成技術外流、危害國家安全,因而加以攔阻并重啟審查程序。
經過三個多月審查,因過程中未發現任何證據顯示會對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構成威脅,德國有關當局便對該交易案核發「無危害證明」放行,只是在獲得美方CFIUS及中國當局核準之前,該案仍有不確定因素存在。不過,引述歐司朗發言人說法指出,該案近日已獲CFIUS批準同意,現就等中國監管單位核準即可正式通過。
該交易案原本預計于2017 會計年度完成交易,一旦經中國監管單位批核通過,便有望如期交易完成,屆時歐司朗也將正式出脫其營收20億歐元的照明燈具事業,未來將專注于發展車用照明、智慧照明、特殊照明等高毛利及高技術門檻市場。
收購后改變LED格局?
歐司朗照明的收購案終于塵埃落幕。以IDG資本為首,牽手中國LED大廠木林森及義烏國有資本運營中心等中國財團,以四億歐元的代價收購了歐司朗的照明業務LEDVANCE。歐司朗照明的收購案突顯出國際大廠紛紛想從獲利前景不佳的LED照明領域抽身,中國大陸LED照明廠商則是透過成本優勢及政府支持,在未來LED照明市場中持續坐大。
根據LEDinside統計,2015年全球的一般照明產值達到820億美元(不含車用與其他特殊照明),其中LED照明的產值約256億美元,整體的LED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1%。但也因為LED照明的滲透率不斷的攀升,加上LED照明產業競爭激烈,導致國際大廠紛紛棄守原本已經經營百年的照明業務。
而據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全球三大照明企業之一的歐司朗,業務由5大部分構成:CLB(傳統照明及鎮流器)、LLS(LED燈及系統)、L&S(燈具及解決方案)、SL(特種照明,以汽車燈為主)和OS(光電半導體,以LED芯片及器件為主),擁有全球知名品牌OSRAM(歐司朗)與Sylvania(喜萬年),及覆蓋約150個國家的龐大銷售渠道。
以歐司朗為例,2015年的營收高達61億美元,若扣除掉歐司朗光電半導體,以及汽車等特殊照明應用之后,照明光源以及照明系統業務等營收達到32億美元。對比一般照明市場規模后,歐司朗的市占率約3.8%,全球排名第二位。
然而未來歐司朗的光源業務LEDVANCE分拆之后,未來歐司朗品牌在一般照明市場份額將會大幅度的下降。
整體公司的營運目標也將會轉型到毛利較高的LED元件,汽車與特殊照明領域。可以看出照明大廠已經舍棄過去搶拚市占率,轉進高附加價值領域發展的策略。
隨著此次交易,歐司朗和木林森也達成戰略供應協議,待歐司朗位于馬來西亞的LED晶片廠開始營運,木林森將會向歐司朗下一年一度的訂單,購買大量LED晶片。對于歐司朗來說,出售光源業務給木林森確保了未來自身LED晶片的出海口。對于木林森來說,新的LEDVANCE將采用歐司朗的專利晶片,加上木林森具有成本優勢的LED封裝,再以Osram以及Sylvania的品牌在照明市場上攻城掠地,將加速拓展中國廠商于照明領域的市占率,產生雙贏的綜效。
中國公司國外投資所面臨的 CFIUS 挑戰
借助國家強勁的經濟發展,中國公司在對外并購交易中正日益活躍,以應對它們在成長及發展方面的需要。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及相關經濟發展程度等因素,美國一直以來都是這些對外投資活動的關鍵目標市場。然而,某些涉及航空、國防、互聯網技術及電信領域的中國公司在計劃對美國公司進行投資或收購時就如何取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批準一事上,卻面臨著種種挑戰。
之前紫光集團對美國西數的投資,就因為美國CFIUS的阻撓而告終。
作為美國政府的一個跨機構委員會,CIUS由來自包括國防部、國務院、國土安全部等 9 個聯邦機構的代表組成,并由財政部長親自掛帥。如果外國人士的“并購及收購行為”使得美國公司或其資產被外國控制,則美國總統就有權就這些并購對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進行調查。
一直以來,CFIUS 都被授權對這些交易進行審查及調查。須受 CFIUS 審查的對內投資或收購交易包括:被認為會引起國家安全顧慮的或涉及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美國公司資產、產品、服務或技術交易。
一般來說,任何投資只要超過某家美國公司股權、投票控制權或可表決股權的 10%,均有可能觸發 CFIUS 的審查;而對于何為國家安全顧慮、何為關鍵基礎設施的定義可能很廣泛,需要視個案一一確定。
對于亟待發展的中國半導體來說,CFIUS是中國資本海外并購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