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廚電規模持續沖高的2017年,不僅“黑馬”洗碗機躍馬揚鞭沖進了千億市場,看似處于“邊緣地帶”的電蒸爐市場也刮起了一陣風。據中怡康數據,今年1-10月,電蒸爐市場增速達到了35.1%,預計明年增速也將保持高位運行。業內人士預測,電蒸爐將造就中國廚電新白億蛋糕。除了廚電新百億蛋糕之論,在電蒸爐產業不斷做大的背景下,電蒸爐是否會革掉微波爐的命,以及電蒸爐未來產品研發的方向也引發大眾關注。
中國廚電新百億蛋糕? 電蒸爐或將“另立門戶”
電蒸爐在市面上并非一個陌生的字眼,只不過其普及率還較低。據介紹,電蒸爐是一個品類的統稱,主要由電蒸箱、蒸微一體機、蒸烤一體化、微蒸烤一體機等多個品類共同組成。有觀點認為,在當下我國健康生活理念風行、廚房經濟興起以及消費升級三重因素的推動下,電蒸爐將接棒廚電“黑馬”洗碗機,迎來高速增長期,造就中國廚電新百億蛋糕。
并不“熱鬧”的電蒸爐產業,真的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機遇,跨入“百億產業”隊列嗎?懷著疑問,中國家電網記者采訪了國內電蒸爐“帶頭大哥”格蘭仕生活電器銷售總監曾傳濤。
對于記者開門見山拋出的這一問題,曾傳濤給出了十分肯定的答案。他認為,未來電蒸爐品類市場規模不但會超過百億,甚至會像電飯煲一樣成為獨立的一個品類。“蒸是一種真正做到脫脂減鹽的健康烹調方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飲食觀念的進步,將來每個家庭一定會有一臺電蒸爐。”曾傳濤表示,電蒸爐符合我國飲食文化習慣,市場的引爆只是時間問題。

離爆發還差一把火?行業缺乏頭部企業推動
“電蒸爐目前之所以在中國市場上還未迎來爆發節點,是因為行業缺乏有實力的制造企業推動,真正具備專業化制造電蒸爐產品的家電品牌不多。”曾傳濤告訴記者,電蒸爐產業主要的品牌整體產品開發滯后,沒有投入過多的生產、研發資源,是電蒸爐未能走進千家萬戶家庭的重要制約因素。
除了產品開發滯后與企業研發資源投入的不足,以及企業制造能力的“力所不逮”,行業存有技術門檻也是電蒸爐產品普及率不高的關鍵所在。據曾傳濤介紹,電蒸爐真正的“蒸”,不是直噴蒸汽,而是通過蒸汽發生器把水煮沸,讓由水形成的蒸汽在密閉的空間中高溫蒸熟食物。但是在此方面,目前行業內只有格蘭仕等極少數品牌在技術層面已經取得突破。
記者了解得知,格蘭仕2005年開始投入電蒸爐產業。2009年開發出高溫純蒸爐。今年3月,全球首條全自動電蒸爐腔體生產線在格蘭仕工廠啟動。
“格蘭仕在電蒸爐項目上產品布局很全,包括高端的微蒸烤一體機Q6,中檔的蒸烤爐P63、C63、C64,專業的單獨電蒸爐產品P50、P90等都已經全面上市。”據曾傳濤透露 ,格蘭仕計劃在2018年3月前,布局18款電蒸爐產品,形成獨立的運作品類。同時,在研發方面,格蘭仕將在其已有的領先于行業的蒸烤爐實驗室基礎上,進一步建設專業電蒸爐食品研究中心。此外,在制造方面,格蘭仕也正在擴建自動化整機生產線和腔體沖壓線。“格蘭仕在電蒸爐上經過十幾年的技術沉淀,近3年將著重對中國市場布局和儲備產品,這將會對推動電蒸爐在中國市場的普及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記者獲悉,當前電蒸爐產業要想打開市場局面,躋身百億產業之列,需要行業內各企業破解以下幾大難題:一是爐腔的密閉性問題,以及蒸汽量問題;二是產品漏水問題;三是內部結構的合理性設計;四是對溫度、時間的精準把控;五是提高元器件開發軟實力等。

走向“三位一體” 并非“新人笑與舊人哭”的關系
“三位一體”or“一位一體”?記者在走訪家電線下賣場時發現,蒸箱、微蒸一體機、蒸烤一體化、微蒸烤一體機……市面上的電蒸爐產品既有單一機,又有“微蒸烤”等一體機,在高房價使廚房空間受限的情況下,未來電蒸爐產品研發的方向是以單一功能為主,還是以復合功能為主,引起中國家電網記者關注。
針對此疑惑,曾傳濤告訴記者,未來電蒸爐品類一定是朝著復合體方向發展,微蒸烤一體機是未來發展方向。
“過去,微波爐、電烤箱、電蒸爐等廚房電器都是獨立開發,我們一直也堅信,國內外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都一樣,但我們的‘G+智慧 家居 ’平臺大數據分析卻表明并非如此。”格蘭仕微波爐研發部工程師曾工表示,據大數據分析,“80后”“90后”用戶使用烘焙、蒸燉和微波菜譜的重合度很高。同時,市場調查和終端反饋也顯示,整合微波爐、電烤箱、電蒸爐功能是市場趨勢。而格蘭仕Q6微蒸爐一體機一推出即受到市場好評,也印證了其對市場的判斷。
除了對電蒸爐產品研發方向的疑惑,因為電蒸爐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微波爐形成替代,且今年上半年電蒸爐品類市場增速遙遙領先微波爐,因此電蒸爐是否會對微波爐形成沖擊,革掉微波爐的命也引發了業內外人士的討論。
作為一名資深業內人士,曾傳濤告訴記者:“電蒸爐和微波爐都是現代家庭消費升級的必需品,兩類產品的功能屬性不同(微波爐更突出快捷,電蒸爐則更關注慢生活需求),且微波爐具有干燥、二次加熱以及超快的加熱速度等很多烹飪工具不具備的優勢,因此電蒸爐不會對微波爐形成沖擊,二者不是‘新人笑與舊人哭’的關系”。(尹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