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白電行業的兩家龍頭企業,格力電器(000651.SZ)和美的集團(000333.SZ)在家電領域的競爭由來已久,雙方亦往往選擇在同一時間點進行業績披露。
10月30日晚間,繼半年報后,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再次不約而同的選擇同時披露了三季報,兩家龍頭企業的營收和凈利均呈現了大幅增長。
其中,格力電器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08.75億元,歸母凈利潤154.61億元;美的集團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69.49億元,歸母凈利潤149.98億元。

在股東層面,三季度,證金公司對兩家公司進行了反向操作,增持美的集團、小幅減持格力電器。而全國社保基金則選擇對格力電器進行了增持。
在股價表現上,兩家上市公司同樣呈現出了爭趕之勢,并均于近兩日創下歷史新高。截至10月31日收盤,格力電器報42.55元/股,總市值為2560億元;美的集團報51.00元/股,總市值為3325億元。
業績你追我趕
據三季報披露,今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108.75億元,同比增長34.51%;共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54.61億元,同比增長37.68%。
談及今年銷售情況火爆的原因,格力電器在近期接待投資者調研時表示,主要同前兩年房地產熱度所帶動的旺盛需求;消費升級下市場對于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今年的天氣比較炎熱的因素;煤改電政策等一些國家項目性政策的推動有關。
據悉,截至三季度末,格力電器預收賬款為281.8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4億。
美的集團今年前三季度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877.64億元,同比增長60.64%;共計實現歸母凈利149.98億元,同比增長17.10%。
從營業收入的角度來看,美的集團超過了格力電器。然而在凈利潤維度,格力電器則以小幅優勢超過美的集團。
這一情形折射出的,是兩家企業不同的戰略布局。
今年1月,美的集團公告宣布完成要約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巨頭庫卡集團股份的交割工作,款項全部支付完畢,美的集團通過其境外全資子公司持有庫卡集團近94.55%股份。
美的集團在三季報中表示,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主要系銷售增長及合并庫卡集團所致。
不過,相比60.64%的營業收入增幅,17.10%的歸母凈利增幅略顯錯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剔除庫卡集團后,美的集團今年前三季度原業務營業收入為1563.89億元,同比增加 39%;歸母凈利潤157億元,同比增長23%,內生營收增速為美的集團整體上市以來新高。庫卡集團前三季度貢獻營收198.37億元,同比增長 27%。
“庫卡集團今年一季度納入并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于美的集團營收規模的擴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過,機器人業務較低的毛利率也拖累了美的集團的盈利能力。”西南地區一位券商分析師10月31日向記者表示。
原材料漲價
對比美的集團今年上半年41.47%消費電器、40.03空調和10.89%機器人的收入結構,中報顯示,空調收入占到格力電器在總營收的78.03%。
可見空調行業的景氣度無論對于美的還是格力而言都舉足輕重。尤其是格力電器,其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為3487萬臺,已經接近其2016年全年銷量,內銷市場份額為35.6%,位居行業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以來,空調原材料成本出現不斷上漲。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制冷劑、銅、鋁等原材料不斷漲價。到今年9月,銅和鋁的價格分別上漲了接近四成和三成,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也都在上漲。”北京地區一位家電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壓力,格力電器前三季度毛利率為31.37%,同比下降2.75%。不過,第三季度,格力電器毛利率的同比降幅已由第二季度的8.04%收窄至1.3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為應對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為大宗原料采購帶來的成本風險。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均開展了部分原材料的套期保值業務。
此外,隨著美的和格力三季報的發布,“國家隊”資金在其中的持股動向也被一一披露。
格力電器方面,證金公司在三季度對其進行了逾1142萬股的減持,持股比例由二季度末的1.24%降至1.05%。這是自中報證金公司成為格力電器新進股東以來的首次減持。
不過,社保基金一零八組合則增持格力電器約300萬股,持股比例升至0.89%。中央匯金的持股比例不變,仍為1.40%。
美的集團方面則繼中報后再度獲得證金公司的增持,增持2236.31萬股,持股比例由二季度末的2.70%上升至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