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四川長虹發布了2017年三季報,根據財報數據來看,四川長虹延續了今年1-6月半年報的頹勢,前三季度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情況,而這對于如今的四川長虹無異于雪上加霜,在財報數據線向下的同時不僅令人唏噓,如此龐大的家電巨頭,怎么屢屢在材料、人工成本上盡顯囧態。
四川長虹三季報顯示,2017年1-9月公司營業收入544.48億元,同比增長12%;凈利為1.67億元,同比下降68%;基本每股收益0.036元。
對于公司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四川長虹方面解釋稱:公司凈利下降主要系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上漲導致產品毛利率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長虹曾在2014至2015兩年內連續八個季度的凈利潤幾乎全部下跌情況。而在2017年第一季度長虹彩電行業銷售業績更是經歷了最糟糕的開局,2017上半年的凈利潤更是大幅下降66.55%。
這樣一次次財報危機,恐怕也難是一句材料價格、人工成本上漲就能解釋的通的。
但是,究其長虹盈利狀況的惡化,當然是原因多多,而這其中也要大致分成兩個方面,內外因素。
在外部因素中一方面是因為,家電消費刺激政策退出后,市場回歸理性,彩電、冰箱市場增速預計有所回升但增幅較低;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的不斷涌入,加持線上市場大力地促銷活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使得四川長虹頗受其累。
而內部因素或是致使其利潤下滑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四川長虹把重點放在了追求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上,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時資金的回饋率也就減小;另一方面,四川長虹的多元化戰略仍在轉型進行中,未來發展前景還沒有十分明朗。
不過,凡事只要決心做去都有峰回路轉的余地。如今,四川長虹在家電、軍工和IT分銷主業之外,打造移動、金融等新領域的五大產業布局,此外更是向新能源領域跨界。在這不斷的探索中,或許長虹總會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