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所有家電廠商一定要記住:任何時候你賣出去的絕不是產品、服務、更不是低價,而是你的臉面、信譽。一旦你今天的承諾在明天無法兌現,那么后天迎接你的就是被拋棄!
作者:寧言
最近,在很多家電生意人的朋友圈,都分享過一個故事,或者說一個段子:
一個用100元人民幣折疊而成的裝飾品——紙牛,材料成本就要100元,包括手工費賣102元并不過分。但是對此,還有很多顧客都會感到貴了。
這個時候,突然有其它商家對這個產品報出90元的銷售價格。所有人都知道,這個“紙牛”光材料成本就高達100元。不知道90元的售價背后,材料會不會有假?如果材料是真的,從商業的角度又有哪個商家會虧本銷售?
對此,很多家電生意人的感觸是:實實在在報價格,用戶卻說“有人報的比你低,我找別人了!”。但是,很多用戶買完后才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所以說:品質決定價格,人品決定銷量,所有家電人賣的永遠不是產品,更不是低價格,而是自己的臉面和信譽。
壹
雖然,對于很多家電廠商來說,今天可能因為“別人的產品價格更便宜”,丟失一些客戶。但是,只要你能一直堅持“誠信為本”、“品質為先”、“人品至上”的理念。相信,最后的贏家不言而喻,肯定不是那個102元成本賣90元的商家,而是堅持“明碼實價”、“一分價格一分貨”的商家。
其實,對于所有家電廠商來說,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或者是未來,“一份價錢一分貨”的商業定律,都不會發生改變,或者被所謂的創新商業模式取代。沒有足夠的資源投入,是絕對不可能獲得相應的品質回報。
雖然,近年來一些互聯網企業采取所謂的“創新思維”,創造出“硬件免費內容收費”新模式,但本質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是變著花樣去剪用戶身上的“羊毛”罷了。
同樣,對于所有家電人來說,也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每家企業,每個員工的精力都是相對有限的。當你在某一領域和方向上持續、專注的投入,就一定會在其它領域缺乏相應的儲備和競爭力。
過去百余年來的企業發展經驗表明,在龐大的社會化競爭中必須要堅持專業化發展、專業化分工的理念和路線不會動搖。只有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業、專注者,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如今,在全球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可以什么行業都在做,什么行業都做的很成功。
貳
早在多年前,年輕的方太集團總裁茅忠群,提出過一個著名的“三品合一”理論,那就是在方太企業發展和經營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企品、人品、產品”三品合一,才能真正堅守企業的經營初心不動搖,企業的經營模式和手段才能不斷自我進化。
這一理論背后,正是茅忠群在創立并發展方太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修正經營手段和模式的成果。實際上,透過方太最近10多年發展歷程就重點釋放兩點內涵:一是專業、專注于高端廚電市場,心無旁騖朝著初心前進;二是,以獨有的國學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管理為紐帶,打造高端產品、高端品牌的獨特內涵。
因為一家企業的品格,就是有眾多員工的“品格”組成,最終又誕生一款款承載著企業品格、員工品格的有品產品,成為滿足和豐富不同家庭生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只有堅持將人品、企品與產品的“三品合一”,才能真正保障企業不斷為用戶輸出一臺臺品質可靠的好產品,才能為用戶提供“表里如一”的好服務。
由此一條流水線、一套企業價值觀、一個經營模式和理念,是不可能產生“三六九等”的家電產品。近年來,一些家電企業建立多個新品牌,分別定位于高端、中端、低端,或者年輕時尚、成熟魅力、品質可靠等。如果只是如此簡單粗暴地推動高、中、低端品牌的劃分,并沒有在文化、產品,以及團隊、制造等環節進行實現差異化和獨立布局,其實很難實現多品牌戰略的成熟落地。這正是當前很多家電企業的多品牌戰略難以成功引爆的根源所在。
必須要真正推動“企品、人品與產品”的三品合一,真正實現與品牌相匹配的產品、品牌,以及人品、企品的差異化協同,建立一系列相對獨立而個性化的商業布局,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家電企業在品牌的中高低端落差式布局,才能真正引爆中國家電產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品牌。
叁
長期以來,對于中國家電廠商來說,最常見的三大通病:說到做不到表里不如一、盲目跟風缺乏獨立思考、只看眼前利益缺乏長期戰略。這也就引發了過去30多年,中國家電市場上的一系列競爭亂象,也造成了長期以來的低價格戰層出不窮,從未停步。
這種問題的背后,正是長期以來,中國家電廠商缺乏獨立“企格”,長期跟隨外資企業的發展方向、道路和模式,采取模仿、跟隨的策略,沒有形成一套完全獨立自我的思考體系,缺乏對于市場發展獨立判斷的能力。過去30年,中國家電企業就是跟著日本、韓國企業的腳步在走。如今,隨著日韓企業在中國陷入衰退泥潭,中國企業需要自己獨立前行時,很多人都迷失了自我的方向。
走自己的路,打出自己的節奏,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里,更不要再意別人的嘲笑。這是接下來所有中國家電廠商都必須要走的一條路。也是中國家電產業真正可以在全球崛起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