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電(趙超)“互聯網+”時代,家電網購已逐漸成為消費者新的生活方式。一年一度的“815”家電促銷戰即將到來,各大電商平臺也在磨拳檫掌,積極備戰。
然而,僅僅四年之前,家電促銷還只是線下賣場的節日“游戲”。隨著2012年由京東挑起的“815”大戰,家電網購才開始駛入發展快車道。時至今日,網上購買家電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購物選擇,中國家電產業也隨之顛覆。四年時間,中國電商從業者們,創造出世界商業史上的奇跡。
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家電網購,曾一度被認為是傳統行業渠道中最難以被電商取代的,是電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與圖書、音像產品等商品相比,家用電器體積大,價格高,壽命長,運輸困難,售后服務難度大,這些都成為阻礙網購家電發展的難題。
事實上,國內的家電網購早在2008年就已起步。在當時,基于線下連鎖模式的連鎖家電賣場渠道,幾乎是中國家電市場的全部。家電業界對于家電網購也普遍不看好。
在中國家電網購發展初期,毫無經驗可循。當時,國外家電連鎖巨頭山田電機、麥德龍進軍中國市場,仍然是以線下渠道為重點。在海外,家電網購發展也并不順利,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在線的零售商能夠把大家電賣起來,亞馬遜甚至有意放棄家電類目的自營業務。
家電網購之所以困難重重,根本問題仍然是卡在物流和售后服務。物流送貨速度慢、具體區域無法送達、商家送裝不一體的問題,是擺在家電網購發展路上的“三座大山”。
在這種背景下,當2009年京東作出在網上賣大家電的決定時,包括投資人和一半以上的員工都認為是“瘋了”。
當時有評論認為,京東做的是一個“豪賭”。
改變家電產業格局的戰役
轉折點在2012年,變化幾乎發生在一夜之間。經過三年的學習、積累,京東家電作為后來者,向傳統的線下等固有渠道發起了挑戰。
2012年8月15日,京東發起了針對線下賣場的“家電價格大戰”。當時處于領先地位的實體連鎖渠道宣布迎戰,815“家電價格大戰”由此打響。
時至今日,許多人仍對2012年的815“家電價格大戰”津津樂道。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讓許多消費者第一次認識到家電網購的存在。各大電商平臺競相打出各類促銷價、驚爆價,也吸引了眾多網友首次嘗試網上購買家電產品,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銷售記錄。
經此一役,中國家電行業的渠道格局就此改變,一系列家電電商紛紛崛起。京東家電網購業務開始駛入發展“快車道”,并一舉奠定家電線上渠道的領導地位。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B2C家電網購市場(含移動終端)規模達到3007億元。線上已經成為家電市場強勁拉動力。這其中,京東占據超過六成江山,份額達到60.2%。整個家電網購市場形成了以京東為首,其他電商和傳統渠道商在后的“一極多強”局面。
與此同時,各大電商在家電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通過制造節日推動銷量、爭取企業保證供應、爭相下鄉開拓市場、修煉基本功比拼服務等方面策略,為用戶提供更高價值的服務。
京東僅用四年時間,完成了世界公認“不可能的任務”,并創新性的開辟家電網購新模式。如此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在商業史極為罕見,也令外界瞠目結舌。
走向世界的“中國奇跡”
如今,從公開數據上,京東已經是家電線上渠道第一,據預測,在今年很有可能會成為線上線下的第一。
京東家電網購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建立了靈活、強大銷售渠道和物流系統,針對性地解決了家電產品送貨慢、偏遠地區無法送達、售后服務等問題。在這過程中,京東家電做出了許多創新性的舉措。
為了推動家電產品渠道下沉,京東在全國推出“京東幫”服務,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確保大家電產品能送到消費者家里,并享受到安裝和維保服務,這為大家電企業提供了很好的附加價值。正是這種共贏的服務心態,讓京東大家電業務取得成功并保持快速的發展。
截至目前,京東已開設了超過1500家京東幫服務店,覆蓋2.3萬個鄉鎮,42萬個行政村,承擔了縣鄉級市場的物流配送、安裝、售后維修及營銷推廣的職能。對于京東家電乃至整個電商行業在農村市場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有效的助力了京東家電整體的快速發展。
今天,當中國人習慣了躺在沙發上手機下單購買家電的時候,歐美消費者依然享受著在實體店門口徹夜等待促銷季的樂趣。即便是網購相對發達的美國,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節“黑五”的網上銷售額占比依然非常低。
家電網購之所以在中國能獲得蓬勃發展,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中國獨特商業環境。相比較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國人口密度高,人工成本低,綜合物流配送成本較低,這些都為中國電商發展家電網購提供了便利條件。當初,京東不顧全世界質疑克服種種困難自建物流體系,發展家電網購業務,現在看來,正是對中國商業環境清楚認知而作出的無比正確的決定。
以京東為代表的中國電商在家電網購上的成功嘗試,也為全球電商同行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成為國際同行學習參考的成功案例。家電網購,這一被中國人創造的世界奇跡,將為更廣大的消費者帶去更加精彩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