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為再轉型:家電領域或成下一個風口
巨頭異動,行業騷動。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日前與美的集團達成業務合作,引發了IT界和家電行業的普遍緊張情緒。盡管華為方面一再解釋這只是業務端與家電廠商一次普通的合作,不過基于狼性華為的橫向擴張能力和整合速度,還是被業內解讀為向智能 家居 行業跨界的前兆,智能 家居 或許成為華為再轉型的契機。
通信、IT企業越來越多地跨界進入家電領域成為技術支持方,智能 家居 也被以上企業視為下一個風口。不過智能 家居 技術提供商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華為、谷歌等巨頭后發制人,技術提供商市場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華為成為智能 家居 技術供應商
日前,華為消費者業務與志在將智慧 家居 戰略進行到底的美的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針對移動智能終端與智能家電的互動,渠道共享及聯合營銷,芯片、操作系統(OS)及人工智能(AI)領域,智能 家居 安全領域,數據分享與數據挖掘,品牌合作等方面構建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系。
其中,在移動智能終端與智能家電的互動方面,雙方的合作將為華為Hilink和美的M-Smart打造一條通道,華為消費者業務全系列終端產品與美的全線智能家電將實現互聯互通。屆時,華為官方旗艦店和美的線下體驗店都將參與該合作產品的聯合展示。
同時,在物聯網芯片、操作系統(OS)、人工智能(AI)及智能 家居 安全領域,雙方將進行深入協作,探討整合美的智慧 家居 與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優勢技術資源,搭建聯合研發平臺,實現更大的協同效應。
另外,雙方將進行云端數據的互通與共享,圍繞用戶需求,對智慧 家居 大數據應用進行共同挖掘與研究,不斷提升智慧 家居 的用戶體驗。該項合作依托華為與與美的各自的品牌、渠道覆蓋和強大的用戶基礎優勢,雙方將積極拓展在營銷、產品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讓用戶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智慧 家居 創新產品與整體解決方案。
華為再轉型
1987年華為成立,起步的生意是電信設備貿易,發展高端智能手機卻是近五年的事情。從設備貿易商到通信設備生產商,再到手機生產商,被業內視為華為的數次轉型。
日前,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Research公布2016年5月份國內智能手機銷量數據顯示,5月份蘋果iPhone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為10.8%,同比下降1.2%,位居第五,三星則已被擠出前五名。目前中國前4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分別是本土品牌華為、vivo、Oppo及小米,總份額為53%。而其中華為市場占有率最大,已增加至17.3%。盡管起步不早,但業績不菲。
巨頭發力,行業躁動。與美的集團合作甫一達成,小米要出局的說法甚囂塵上。
早在2014年年底,美的集團就以每股23.01元價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發5500萬股,募資不超過12.66億元。發行完成后,小米科技將持有美的1.29%股份,并提名一名核心高管為美的集團董事,雙方將在智能 家居 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深度合作。美的集團相關負責人指出,美的和小米合作的時候就明確表示過此類合作是開放、非排他的。與華為在智能 家居 上的戰略合作并不會影響到跟小米的合作,小米的投資和股份也均未改變。
不過對于整個行業而言,大型的IT廠商找到了一條新的思路,未來會通過結盟的方式進入家電行業。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智能化的極致體驗將逐步改變更多的場景。華為與美的此次攜手,將會把華為最強的連接能力、智能終端體驗,以及美的深厚的家電領域經驗注入智能 家居 領域,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讓家庭生活早日進入智能化時代。”
“強強聯合”的表態難免讓中小IT企業不寒而栗。此外,也有行業人士認為家電行業與IT通信巨頭合作意味著引狼入室。比如樂視、比如小米,本應該以合作商的身份示人,但在摸清門路后,不排除自立門戶的可能。
華為方面對于此合作顯得并不關注,認為只是終端的一次技術合作。獨立分析師馬俊穎認為,華為會蠶食通信、IT廠商在智能
家居 市場的合作機會是肯定的,至于華為是否會進入家電業,成為終端品牌商,還得看華為的整體戰略布局。此外,術業有專攻。家電廠商的設計、生產、研發能力也很難復制。即便華為發力,也只是遠期目標,需要持續發力。
據了解,目前華為消費者業務與家電企業的合作主要有四方面:包括通過技術支持,打通智能終端產品、操控智能家電、渠道的共享與互換、數據的互通與大數據共同挖掘等。
而對于是否涉足終端,華為消費者業務戰略與Marketing部副總裁邵洋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觸角開始伸入智能 家居 領域,是經過長期技術開發后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不過,華為消費者業務這種延伸的方式是通過與家電廠商合作,從而向智能 家居 領域提供專業的連接能力,為消費者打造一個更好更穩定更公正的全連接平臺。(孫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