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有靈。
它比人類更早地出現在地球上,
刀耕火種時代起源自它身上燃起的第一簇火。
它收容人類的軀體包括靈魂,
無論王侯將相、工農士商,從出生直至死亡。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木,有節。
它被壓成紙,被制成木活字版,
走筆潑墨、點染山水,接續千年之文脈。
它白紙黑字,無言書春秋,
一切被掩埋的歷史終將在故紙堆中重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木,有道。
它剛柔并濟,也道法自然,
能撐起民族的脊梁,也善榫卯起承轉合的通融。
它精雕細琢,也素面朝天,
刻下的是別人的信仰,留下的是原木的本真。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對木的親近和喜愛,大概源自人對自然的依戀本能。
當木成為了人類棲身的屋舍、起居的家具、日用的小件……人和自然割裂已久的關系就得到了彌合和重建。
在日常起居過程中,家具的氣場常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使用者。
當脊背貼合上圈椅恰到好處的弧度,被撫慰的不止疲憊的身軀,還有無所安放的漂泊之心。
當赤腳踩上木地板,每一步仿佛都能從中汲取柔軟而堅韌的力量,擊退胸中洶涌蔓延的荊棘。
當用最放松的姿態擁抱木床,鼻端的清香足以拉你遠離每一個噩夢的漩渦,回歸靜謐祥和。
即便經歷了千百次的斧鑿刀刻,木與生俱來的治愈氣質依舊被木制家具完整地保留著,它每一道紀錄時間的紋理,細膩或略帶粗糲的質感,永遠溫潤的觸感,歷久彌新的香氣,都在無聲地填滿現代人心上透著風的洞。
木沉靜,內斂,不張揚,就像你腳邊生長出的一棵樹,互不相擾,卻已經成為了滋養你生命環境的一部分。
木質可賞心,
木器可悅目,
木音可忘憂,
木德可為師。
賞新悅木
7月9日-10日
紅星美凱龍
第四屆魯班文化節
邀您一起“賞新悅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