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伍炳亮繼承傳統與變革創新并重,以完美的作品詮釋了“精品”的涵義,并引導消費潮流,引領行業發展方向。以“一木一器”的敬畏之心為自然注入生命,以“文心雕龍”的赤子之心為家具引入文脈,以“工匠精神”的執著之心為工藝譜寫華章,以“借古開今”的大無畏精神為傳統拓展新篇,在伍炳亮身上和他的明式黃花梨家具藝術世界里,我們似乎找到了如何讓傳統重煥生機,如何讓藝術贊美生活這一世紀性命題的答案。
7月1日,由中國家具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紅木家具精品品鑒會”將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老館)舉行。本次品鑒會匯聚紅木家具行業精英和產區代表品牌,是引領行業發展潮流的標桿盛會。具有“嶺南魯班”美譽的中國傳統家具設計大師伍炳亮將攜系列國寶級明式海南黃花梨家具精工重器參展。在以往的展會中,伍炳亮“型精韻深、材藝雙美”的海南黃花梨家具均獨領風騷,深為眾多紅木發燒友所矚目,也受到業內專家的一致肯定。在海南黃花梨一木千金的今天,伍炳亮此次參展的作品,將是一場欣賞海南黃花梨之美的饕餮盛宴。
人物風采:樹行業標準,獲多項殊榮
在傳統家具行業中,伍炳亮身居嶺南一隅卻飲譽大江南北,擁有無數明式黃花梨家具的“粉絲”。他三十余年如一日從事傳統家具的仿制、改良與創新設計,見證和經歷了當代仿古家具行業從無到有并不斷壯大的過程。近年來,伍炳亮兼任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委員會主席、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等職,為推動仿古家具行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憑借對明清家具的獨到見解,伍炳亮提出了“型”、“藝”、“材”“韻”的指導理論,并以此為基礎,高仿、改良與創新設計出數千件明清式藝術家具,基本涵蓋了傳統家具的各個類別。
海南黃花梨四平帶托泥大畫案
伍炳亮的作品深受國內外傳統家具資深專家學者、收藏家的肯定與推崇,先后被中南海、中國國家博物館、恭王府收藏,并多次在各類展會與比賽中榮登榜首。在今年深圳文博會上,由他設計制作的“明式海南黃花梨大號月洞門架子床”從參評的千余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最高獎項——“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特別金獎”,這也是伍炳亮自2007年參加文博會以來,連續第十次蟬聯這一最高榮譽,創下“十連冠”的記錄。
明式巨匠:文心與匠心的統一
伍炳亮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與其對明式家具的深入研究,打通了文人與匠人的壁壘,達到了文心與匠心的統一是密不可分的。明式家具形制及結構深受儒道釋思想的影響,審美觀念和表現手法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
海南黃花梨月洞形棚架床
儒家注重中庸平和的哲學思想在伍炳亮作品中得到了完美體現,其造型大多簡潔挺拔,圓潤流暢,而無矯柔造作之感,且收放有度,剛柔并濟,具有形神兼備、文匠諧美的特點。仔細品讀伍炳亮的作品,這種將文心與匠心完美融匯的極致追求隨處可見,例如他的海南黃花梨浮雕螭龍紋圈椅對稱式的整體構架、外擴內斂式的椅圈及扶手、鼓腿彭牙式及內翻馬蹄式的腿足和天圓地方的整體造型,又如其明式黃花梨攢卐字紋圓角柜腿足的收分、四出頭官帽椅前棖的飄肩、四件柜上的抬肩等等,無不傳達出中庸含蓄的文化特性,體現了他有意識地將儒家中和敦厚的審美思想注入其仿古家具制作之中的設計理念。
歷史上,明式家具之所以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主要是由于文人參與設計的結果,這種文與匠的結合使得其極具人文之韻、意匠之美。文人設計出家具圖樣后,再交由出色的木工制作而成。設計者往往會將自己雋永的人文情懷融入其中,使家具的造型優美、穩重、雋永。因此,明式家具是文心與匠心的統一,散發著恒久的魅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作為集明式家具理論研究學者、設計師、收藏家、行業帶頭人于一身的伍炳亮兼具了文人和匠師的雙重身份,打通了文化與工藝的奇經八脈,以一己之力真正實現了文心與匠心的高度融合統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伍炳亮不僅讓明式家具這一古老的藝術在新時代重煥生機,而且更進一步深度完成了價值升級再造的華麗轉身。
大師匠心:借古開今,化古為新
伍炳亮堅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以博古通今、去粗存精的方式對傳統家具進行改良和創新設計,進而形成自己鮮明的個人風格。
伍炳亮所追求的創新是既要繼承優良傳統,又不背離當前的時代需求,通過糅合傳統家具的精華與現代生活需求,存其精華、去其糟粕。伍炳亮認為:“如果拋棄榫卯結構以及傳統工藝,且不能展現明清家具的神韻,單純從外在造型去拼湊模仿,為創新而創新,刻意標新立異,這種不屬于傳統家具創新設計范圍。我們應該繼承傳統家具精華,結合當今生活需求,在外部造型、內部結構、使用功能、制作工藝等方面創新設計。”
因此,“借古開今、化古為新”是伍炳亮對于傳統家具制作理念的定位,他以繼承和發揚并重的精神,建立了傳統風格家具完整的樣式圖例,將“中國傳統家具”概念正本清源,并努力使其重返當代生活。正如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巖評價:“伍炳亮先生身體力行,歷經了對傳統家具修復、仿制、改良、創新的過程,并最終形成了儒雅周正、樸茂醇和的獨特作品風格,在當代的黃花梨仿古家具行業獨樹一幟,卓然成為一代大家。伍炳亮用自己的系列家具作品回答了傳統家具如何繼承發展的問題,并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工匠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
雖身處嶺南,但伍炳亮從未被地域所束縛,而是襲古制之精髓,集南北之大成,從中華民族悠久的家具發展史中汲取營養。他的藝術風格涵蓋“廣、京、蘇”三大體系,“搜盡奇峰打草稿”式的藝術苦旅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伍氏”風格而稱譽藝壇。
材料上,伍炳亮嚴把質量關,精選優質海黃,兼取越黃、紫檀等名貴硬木,并遵循“一木一器”的制作原則;造型上,伍炳亮將其三十多年從業歷程中搜集到的經典款型、圖樣融會貫通,以集大成的表現手法設計出許多當世佳作;工藝上,從選料、配料、開料、開榫、雕刻到最后的打磨,每個細節都親自把關,與合作了幾十年的老工匠們一起把作品做到極致。
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鄧雪松提起伍炳亮對黃花梨的執著精神,笑著說:“在絕大多數人眼里,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男人和女人;而在伍炳亮眼中,世界上也只有兩種人——喜歡黃花梨的人,和不喜歡黃花梨的人。”雖是笑談,卻很形象的說明了他“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執著的工匠精神。伍炳亮也坦言:“工匠精神不是時髦的口號,也不是對一件家具制作花了多長時間或者工藝做到什么極致的效果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對自己做的事情有信仰,從內心尊敬傳統的文化和工藝,在心態上永遠恭謹細致。我進入這個行業三十多年,對家具制作的興趣越來越大,感情越來越深,得到的快樂也越來越多。和創業初相比,現在做家具既不是工作也不是生意了,而是我的興趣和愛好。我認為工匠精神就是用一生的時間,心懷敬畏,認認真真做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情。”
木韻華章:“一木一器”,為自然注入生命
基于對海南黃花梨的稀缺性的深刻認識,伍炳亮以嚴謹到近乎虔誠的創作態度對待每一塊材料,力爭料盡其材、物盡其用。為了使制作出來的家具紋理協調統一,以求達到中國傳統家具制作中用料“一木一器”的最高級別,他往往不計工料成本。有時為了制作出一套材藝諧美的家具,材料甚至需要耗費十多年才能得以齊備完整。而其近年制作的海南黃花梨全榫卯可拆裝家具,沒用一顆釘子,也無一處膠粘,完全靠榫卯結合,既嚴絲合縫,但各個構件又完全可以進行手工拆卸、拼接而不影響家具本身的穩固,更是將中國古典家具尊重材料、崇尚自然的傳統發揮到了極致,并以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為黃花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伍炳亮繼承傳統與變革創新并重,以完美的作品詮釋了“精品”的涵義,并引導消費潮流,引領行業發展方向。以“一木一器”的敬畏之心為自然注入生命,以“文心雕龍”的赤子之心為家具引入文脈,以“工匠精神”的執著之心為工藝譜寫華章,以“借古開今”的大無畏精神為傳統拓展新篇,在伍炳亮身上和他的明式黃花梨家具藝術世界里,我們似乎找到了如何讓傳統重煥生機,如何讓藝術贊美生活這一世紀性命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