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了主題為“集思廣益 科學編制”的節目,全面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編制過程。作為“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之一的董明珠接受了《焦點訪談》欄目記者的采訪,她提出的“應建立人才流通的好機制”的建議被納入了《綱要》。
“十三五”規劃綱要的編制從2013年中期啟動以來,歷時近三年,起草小組經過實地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專家討論等環節,最終撰寫修訂成文,并于2016年3月16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的閉幕式上以97.3%的高票率獲得通過,成為今后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十三五”規劃是非常復雜的體系,要想科學全面,除了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專家智庫的幫忙必不可少。為此,國家發改委特別聘請55位各行各業專家,組成了“十三五”規劃的“智囊團”。專家委員會中企業家共4位,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就是其中一員。
2014年5月,董明珠收到一份來自國家“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的聘書,她被聘為國家“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董明珠從事企業管理多年,她與其他三位企業家一起,從企業、市場一線的視角給“十三五”規劃的編制提供了很多更貼近真實的建議。
董明珠于1990年進入格力,穩扎穩打將格力從一個普通的空調制造廠打造成如今產業鏈完整的千億企業,她對于人才的體會尤為深刻。在十三五規劃專家組討論人才問題時,董明珠與其他專家產生了分歧。
“當時我們在討論人才的時候,大家就一句話:清除人才流動的障礙。我對此持反對意見”,董明珠在接受央視《焦點訪談》欄目記者采訪時表示。
圖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接受《焦點訪談》欄目采訪
人才對于格力電器和董明珠來說是值得驕傲的資本:格力電器的8000多名科研人員幾乎全靠自己培養,很多人從大學畢業就扎根格力,從技術員到專家,參與了眾多先進技術的研發和投產,格力也正是靠著自己培養的人才一步步走向行業龍頭,走向多元化。
但近幾年來,人才也成為格力電器面臨的一大挑戰:行業競爭對手惡意挖人,格力電器用大量的科研費用和經驗積累培養起來的人才被批量挖走,“不光是國內企業,連國外企業也來挖我們的人,格力已經從‘黃埔軍校’晉升‘西點軍校’了” ,董明珠多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調侃惡意挖人的行為,但調侃中充滿了無奈和憤慨。
“清除人才流動的障礙,這句話是不正確的,應該建立一個人才流通的好的機制,”董明珠在十三五規劃的討論會上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她認為人才流動不能完全“無障礙”,“無障礙”對于辛辛苦苦花大力氣培養人才的企業不公平,只有在好的機制之下,人才合理流通才真正有利于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在充分討論后,董明珠的建議得到采納,“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關于人才的表述最終修訂為:“建立健全人才流動機制,提高社會橫向和縱向流動性,促進人才在不同性質單位和不同地域間的有序自由流動。”
圖為董明珠的建議得到采納,并被寫進“十三五”規劃綱要
在“十三五”規劃草案的討論中,像這樣的思想碰撞還有很多,專家們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的情況經常發生,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向《焦點訪談》記者表示:“專家委員會55個人代表了不同方面,能夠反映不同方面的意見建議,把它們匯集到一起對于完善十三五規劃綱要非常重要。”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國務院“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起草小組組長徐紹史介紹,整個“十三五”規劃核心是引領經濟新常態。在此前提下,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并將其作為一個整體貫穿到“十三五”規劃的整個過程和各個領域,同時把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未來5年,“十三五”規劃將成為指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