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二手房市場交易的消費者對資金監管的呼聲越來越高,因監管的缺失或不到位出現的一系列新聞事件都讓消費者們膽戰心驚。日前,廣州日報報道了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在最新發布的行業糾紛與投訴處理報告中披露的一個案例:
去年7月20日,陳某通過某中介公司與買家葉某就物業協商交易內容,并表示由于資金周轉,可降價出售,但需要葉某墊資贖契。鑒于對該物業及交易價格非常滿意,葉某便同意以200萬元的成交價與陳某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并約定:葉某在簽約當日向陳某支付60萬元房款,用以墊資贖契。同日, 葉某依約向陳某支付60萬元房款。但事后,陳某未將此房款用于贖契,而是投入公司的資金周轉。之后,葉某與中介公司多次致電催促陳某辦理交易過戶手續,但都無法取得聯系,打聽之下才得知陳某因公司經營不善,已結業并攜款逃跑,且交易物業未辦理贖契。
最后,葉某因聯系不上陳某,一紙訴狀將中介告上了法庭,但最終因葉某無證據證明其遭受的損失與中介公司有關。最終,法院判決駁回葉某的訴訟請求,60萬元就這么打了水漂。賣方收到定金后攜款潛逃、違約、坐地起價、房屋被查封、一房多賣,或是買方惡意拖欠、不支付房款等,這些情況都加深了消費者對資金監管需求的迫切。
資金監管業務并非新興事物,目前市面上主要的資金監管有三種:即建委監管、銀行三方監管和四方監管。建委監管即由建委主導的資金監管模式,而銀行三方監管即買賣雙方自行成交時在銀行進行的資金監管模式,四方監管即指買方、賣方、銀行、中介四方參與的資金監管模式。三種監管方式除了監管主體不同外,其核心都是將房款資金存入銀行開設的監管賬戶中,待買賣雙方完成房屋權屬轉移登記后,將資金解凍至賣家,以保證交易過程的安全。
雖然都有資金監管的效果,但三種監管模式在業務辦理的便捷性和時效性上存在各自的不足,建委監管模式下,如果買賣雙方產生了交易糾紛,那么監管賬戶內的資金會被凍結,建委只能依據法院判決來解凍資金,導致買賣雙方的時間成本上升;銀行監管模式則存在賣方房產如果被查封,那么聯名賬戶也會被銀行凍結的風險;而四方監管則存在節假日辦理效率低,需要排隊等弊端。同時三種監管模式都只能監管大額房款,無法監管定金、物業交割保證金及戶口遷移保證金等項目。
因此,資金監管業務在多地的開展并不順利,以上海為例,松江區是資金監管業務的試點區域,但是消費者對資金監管業務依舊知之甚少,松江區資金監管業務開啟至今僅監管了300筆二手房交易,而松江區每月二手房交易量為3000筆左右。記者了解到,受限于銀行固有的線下運營機制,傳統的資金托管的辦理流程及所需材料頗為繁復,兩三個月都沒走完流程的事情屢見不鮮,極大的降低了客戶的辦理熱情。
從多地資金監管業務的推廣困難不難看出,消費者不單單需要資金監管,更需要一種方便的資金監管。因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金監管業務一經推出,就憑借便捷性和資金透明度迅速獲得市場認可。
北京理房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主打資金監管業務的支付機構,擁有央行支付牌照,針對的正是二手房交易領域,主打的產品有“定金保”與“房款保”,這也是交易過程中涉及資金的兩大重要環節。與支付寶的原理相同,理房通是把房產交易涉及的相關資金放在銀行的客戶備付金賬戶中,根據不同的節點及憑證再把錢給到業主或返還客戶。
在具體操作中,客戶會先把定金和首付款放在理房通的備付金賬戶里,不會立刻給到業主。這期間,根據《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第四條規定,客戶備付金只能用于辦理客戶委托的支付業務和本辦法規定的情形。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戶備付金,不得擅自以客戶備付金為他人提供擔保。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令〔2010〕第2號第二十四條明文規定:支付機構接受的客戶備付金不屬于支付機構的自有財產。支付機構只能根據客戶發起的支付指令轉移備付金。禁止支付機構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戶備付金。理房通平臺的安全性得以保證,在簽約之后,會有過戶專員核驗房屋權屬,房屋核驗通過,確認可被交易,定金就會解凍。只有房屋權屬明晰,理房通才會將定金轉給業主,在完成房屋權屬轉移,即過戶當天理房通才會將首付款解凍給業主。此外,理房通還擁有物業交割保證金、戶口遷移保證金等資金監管產品,能夠覆蓋二手房交易的所有環節,這是建委和銀行監管所不具備的功能。
除了一條龍的安全監管服務外,理房通通過線上支付搭配線下的中介門店服務,形成了典型的O2O模式,理房通的監管形式實現了7*24小時的一站式辦理,無論是辦理流程、時間還是地點都頗為靈活。而且只要登錄理房通賬號就能在官網上看到自己交易資金情況,隨著手機APP的上線,理房通用戶更能隨時隨地查看交易資金的流動走向。
理房通安全與便捷兼顧的監管體驗深得消費者的心,在一家房產中介門口,記者遇到了正在使用手機APP的張先生:“真沒想到,資金監管還可以這么方便,可以這么全面,而且打開理房通APP就能看到資金的動向和提現資金,這種形式特別好,互聯網時代還是應該用互聯網的方式。”據悉, 2015年,理房通資金監管業務保證了消費者購房資金0受損。2015年,理房通共發現了二手房定金存在風險交易44單,為消費者挽回房款損失1092萬元;共發現二手房房款存在風險交易220單,為消費者挽回房款損失超過4億元。
相較于傳統監管模式的辦理繁瑣,理房通憑借互聯網模式的快捷方便快速獲得用戶的認可并被推而廣之,具有一站式辦理、安全透明和簡單快捷特性的理房通,符合了互聯網時代對用戶體驗的要求。理房通的誕生符合“互聯網+”的大潮,為資金監管業務的全面推進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