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走紅的公益視頻《鼻毛傳》,以黑色幽默的手法描繪了一個霧霾已經成為常態的荒誕世界,以此呼吁大家“你不改變霧霾,霧霾就會改變你”。國人對好空氣的渴望變成了一種剛需,但比室外空氣更可怕的是室內污染。
2016年初,清華大學針對室內環境問題發布首部《中國家庭生態環境白皮書》,該報告抽檢了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九大城市近千家庭,最終結果表明我國城市部分居民住宅室內甲醛和PM2.5超標。這樣的結果不容樂觀,1/3的白血病患者的發病與家庭裝修有密切關系,而68%疾病是由室內空氣污染引起。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自身安全健康的意識將越來越強烈,民眾對室內污染問題也越發關注。民間流傳著一些對室內空氣治理的各種看法觀點,是否真的有效?樹立行業新標桿的互聯網品牌康吸來了執行總裁梁輝先生,在4月受邀上海室內空氣治理論壇時,提出了國民對室內空氣污染治理的三大主要誤區。
誤區一:只用植物清除室內污染
裝修完買菠蘿、仙人掌、吊蘭、常青藤等植物擺放在家里半年,是國人最常用的解決方案,但植物很難清除徹底,且多數有害物質會緩慢釋放長達3-15年,絕非半年通風換氣就能解決問題,在有害物質密集散發期1-3年內,住戶就要冒高幾率致病、致癌風險。
康吸來了是一家室內上門殺毒的O2O服務平臺,“康師傅”團隊親身經歷過客戶家里已有植物,但用尖端儀器一檢測,依然甲醛嚴重超標。梁輝先生表示專業的治理團隊會用一系列人工標準治理流程、健康治理藥水配合使用,才能將裝修后的室內徹底清除,通過治理后數據監測顯示安全才能放心入住。
(圖說:康吸來了O2O團隊精細化治理室內)
誤區二:用氣味判斷是否有污染
根據清華大學研究數據,有70%住戶認為室內沒有異味,12%認為室內有令人不愉快的氣味,另有10%準胡認為室內有刺激性氣味或霉味。這可以說明,絕大部分住戶認為室內空氣質量較好僅僅從有無異味來判斷。
梁輝先生指出,室內空氣污染主要是甲醛、PM2.5、苯三種物質。在室內空氣污染物中僅有苯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確實可通過人的鼻子判斷是否超標,但甲醛和PM2.5沒有味道,所以大部分人感知不強就以為不存在,往往危害性就在沒有防范中造成嚴重健康惡果。
(圖說:互聯網品牌康吸來了執行總裁梁輝先生)
誤區三:認為環保建材就無污染
按常理說環保建材可以降低室內有害物質,但目前我國綠色建材在國際指標中并不理想,品質在市場參差不齊,消費者很難去辨別到底是不是真的綠色環保。即使環保建材都是達標的,最后得到的空氣質量也可能超標,加上裝修的設計、居室結構、通風狀況等因素,室內空氣依然有被污染的很大可能性。
(圖說:裝修房屋過程中難以控制污染情況)
最后,梁輝先生呼吁國人要科學對待室內環境,許多人喜歡花高價買房、裝修、購買高檔家具,如果對室內空氣污染問題認知不清,再奢華的住所也變成了一間危害自身的“毒氣室”,對健康不能報以僥幸心理,而康吸來了也會不遺余力推動空氣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