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家電增長對沖大家電業績下滑
歷年來,無論家電行業大環境如何變幻,廚電行業表現一向沉穩,尤其是在大家電企業壓力最大的2015年,小家電企業貢獻的利潤將大大對沖、緩解因大家電業績下滑所引發的行業壓力。
筆者盤點最近已經出爐的大、小家電企業的2015年業績發現,與大家電業績的強差人意(同比有的營收下跌,有的利潤下跌)形成對比,小家電巨頭們的成績單基本上都是“營收、利潤雙雙高增長”,從整個家電生態圈來看,可謂“這邊風光獨好”。
根據年報數據:九陽股份去年營收70.6億元,歸屬上市公司凈利6.2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8.79%和16.62%;蘇泊爾收入109億元,同比增長14.42%,利潤總額11.7億元,同比增29.25%,每股收益1.416元,同比上升28.84%。此外,老板電器業績快報顯示,其去年凈利潤8.3億元,同比增長44.57%,營收45.43億元,同比增長26.58%。可以預見,即將出爐的華帝、萬和、萬家樂的年報業績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可能有人會說,小家電的營收盤子太小,可是對比某年收入上千億的某彩電巨頭僅30多億的凈利,營收僅為40多億的廚電巨頭的凈利卻達到了8個多億,廚電企業的賺錢能力可見一斑。
歷年來,無論家電行業大環境如何變幻,廚電行業表現一向沉穩,尤其是在大家電企業壓力最大的2015年,小家電企業貢獻的利潤將大大對沖、緩解因大家電業績下滑所引發的行業壓力。
宏觀大數據也有應證:去年家電收入1.4萬億元,首次出現同比下降0.4%的情況;空調零售額同比下滑5%,冰箱下滑2.2%,廚電增幅9.9%,可見廚電領域仍是家電業主要的增長點。
筆者認為,小家電的利潤同比大幅增長,是中國家庭廚房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一些全新的廚具正快速進入中國家庭,如高端電飯煲、破壁機、料理機、面條機、凈化器等許多高新品類正成為新的潛力市場。
如中國一年銷售4000萬臺左右的電飯煲,其中大部若轉向新型高端飯煲——以現在最火的IH智能飯煲為例,某國產品牌的售價已達到2999元,卻能在短期內賣到十幾萬臺的規模,這在此前飯煲均價為300~500元的年代是無法想象的。而這一產品結構升級、價格定位升級的趨勢還在推進中,筆者了解到,包括老板、美的等在內的小家電巨頭已將目光瞄準到單價和毛利更可觀的洗碗機領域,針對該領域的布局、擴容正在展開新一輪的賽跑。
資本市場是最聰明的,錢往往會流向更容易賺錢的領域。不難發現,多數券商將此前推薦關注白電巨頭股票,轉而長期推薦小家電標的股作為首選股,老板電器、蘇泊爾、九陽股份、愛仕達、華帝等都有上榜,而從去年5月股市大跌以來,這些個股的股價表現也相對堅挺,有個別股價也回到歷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