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具業牽頭打造“綠色供應鏈”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綠色產品正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胡國球 攝
南方日報訊 (記者/盧真偉)3月15日,“2016綠色共享大會暨全球 家居 共享產業鏈高峰論壇”在東莞舉行。該論壇是第35屆國際名家具(東莞)展覽會(以下簡稱“名家具展”)的相關活動。這次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葉檀,中城聯盟主席、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等多個領域的學者和企業家論道家具業轉型。當日,阿拉善SEE聯合中城聯盟、名家具展等機構聯合發起了“綠色供應鏈”行動。
綠色產品被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綠色產品正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但是,僅僅是家具產品安全環保還不夠。國內知名環保民間組織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與東莞名家具展等單位展開合作,試圖建立一套綠色規范體系,讓家具產業鏈條的每個環節逐步做到綠色環保。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秘書長王利民告訴記者,家具綠色供應鏈就是指家具產品從原材料采購期開始就進行追蹤和控制,讓產品始終遵循環保方面的規定。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消費者了解和相信這件產品真正做到綠色環保,從而提升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王利民表示,要打造家具綠色供應鏈的關鍵不在產品端,而在于家具的生產過程是否遵循了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的理念。
據介紹,參與“綠色供應鏈”的家具企業,將通過學習和建立內部管理機制、推動其所屬企業和供應鏈上的其他要素加強環境信息公開工作,實現全供應鏈綠色產品供應。
王利民還說,家具業每年消耗大量的木材,通過家具業的綠色供應鏈合作,可以將綠色理念帶到千家萬戶。同時,也需要推動更多的家具企業加入綠色供應鏈,大力推進綠色采伐標準,建立污染企業的黑名單,在家具業呼吁企業不再與黑名單內的供應商進行合作。
知名經濟學家、財經專欄作家葉檀也認為,家具行業應該由名家具俱樂部這樣的家具行業協會建立起綠色供應鏈的認證標準,讓消費者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購買的產品是否是綠色產品。
家具企業應保持性價比優勢
這次論壇上,葉檀建議,廣東家具企業應該繼續保持自己高性價比的優勢,而不應在轉型的過程中逐步失去性價比優勢。
葉檀認為,中國家具業目前遇到瓶頸,主要是因為企業的信用和品牌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國內家具企業也還不具備行業定價權,如果現在還失去了性價比優勢就非常危險。
葉檀還建議,家具企業應該注重全球布局,整合最有競爭力的產業資源。同時,家具企業應該盡量掌握定價權。要掌握定價權,首先需要掌握技術,第二種定價權是資本。下一步,家具行業將有一個重組并購的過程。家具企業只有具有定價權和核心競爭力,才能夠筑起“護城河”。
值得慶幸的是,廣東家具企業的品牌和技術都不錯,讓廣東家具產業在未來轉型過程中有了更多的優勢。
“希望在東莞的家具展能夠領國際潮流之先。”葉檀建議說,希望第35屆國際名家具(東莞)展覽會不僅僅是為家具行業提供一個貿易對接的平臺,還應該更進一步幫助家具行業在名家具展上找到最新的潮流,最新的趨勢,得到更進一步的服務和支持。
資本大咖建議借助金融力量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家具行業是典型的傳統行業,極少受到資本的關注。那么,家具行業應該如何與資本跨界結合?
對此,優聯資本董事長王孝華在此次論壇上表示,目前,資本與家具行業的結合并不太多。資本之所以不選擇家具行業,因為家具行業比較傳統,小企業很多,家具行業也不是每個環節都適合互聯網改造。目前家具領域還缺乏產業鏈的深度整合,缺乏市場主體之間的協同創新。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更加希望看到家具行業能夠產生更多的商業模式創新,例如共享經濟、社群經濟等理念與家具企業結合。資本市場期待家具業跨界創新。
德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陸宏宇認為,家具行業應該大力與互聯網結合,通過消費者到廠家的柔性化生產模式,降低原材料消耗,減少家具企業的庫存。
陸宏宇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家具行業并非是資本大力推動的行業,涉及的要素比較多,投資資本更傾向于家具與互聯網的結合。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互聯網家具企業一路向產業上游邁進,打包將裝修、家具和軟裝配飾都一并簽下了。這些互聯網企業試圖與傳統廠商合作,但是因為產品定制化太強,與廠家的匹配往往不大好,導致這些互聯網企業只好自己建廠生產。
陸宏宇也說,資本更喜歡一些創新的概念,家具行業應該借助金融的力量,拓展更多更靈活的跨界合作商業模式。不過,跨界同樣意味著風險。陸宏宇坦言,隔行如隔山,應該依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現有的資源進行跨界。同時,在跨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金融資本的加速器作用,用好金融力量加速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