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傳統的元宵節。從古至今,豐富多樣的民俗令人眼花繚亂,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而且,“燈”在這一天,也成為全民關注的主題。

作為中國傳統佳節,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因為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故而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所以在元宵佳節親朋好友們相聚吃元宵賞月賞燈之外,猜燈謎也受到文人墨客們的喜愛。元宵節自古傳下,就保持了它的傳統型,而隨著時代發展它也在不斷創新!而傳統習俗不僅給大家帶來更多的趣味性,也啟發了 家居 行業的發展。從紙燈到新材料燈,到現在充滿設計感的高端護眼臺燈,都能融入生活的氣息,營造舒適溫馨的氛圍。如被國際明星追捧的拉夢臺燈,為保留最舒適的視覺體驗,其在設計上的鉆研可謂匠心獨運,發揮了當代藝術的人文關懷,和高超的護眼科技,所以拉夢臺燈又被譽為臺燈界的“法拉利”。

拉夢臺燈是由意大利著名設計師亞歷山德羅·門迪尼大師設計而成,創作之初是為祈禱愛孫夢想成真,保護孫兒的眼睛。因而整座臺燈采用LED為發光源,搭配上圓環的設計,從而使散發出的光芒更加均勻,讓眼睛在最舒適的環境下閱讀,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
從古至今,元宵節象征著團團圓圓,所以當天人們都會吃上一碗熱乎乎的元宵或是賞一輪圓月,希望新一年將事事順利,家庭團團圓圓。因此圓在中國文化中不僅蘊意著美滿更是講究一種緣。拉夢臺燈的圓形設計,恰好體現的正是中國人傳統文化的圓和緣,是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產物。簡約線條與藝術色彩的完美拼接,在體現藝術的同時也體現出對生活的親近。燈身由樹脂材質制作而成,錯落有致的零部件囊括在透明外殼之下。這也是門迪尼大師所有設計作品中最能體現極簡主義的代表作,也得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德國慕尼黑現代美術館的首肯并以珍藏品的形式永久展示。

元宵節演變至今的不斷的現代化和傳統化,讓每年元宵節都越來越生動,單從中國的年輕人在賞燈會這件事上就可以感受到不斷創新的變化。從前傳統的燈會僅是逛逛鬧市猜猜燈謎,現在賞燈會觀花燈已經呈現百家爭鳴的藝術場面。各地爭相設計屬于地域特色的節目,在原有的中國文化基礎上加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新興文化,在不斷推陳出新總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年是猴年,臺灣燈會元宵節開場就亮出了26米的大師兄“悟空”主燈,除此之外,燈會上還展示出栩栩如生的金龍飛舞、鳥語花香等,通過一系列元素塑造出與現場融為一體的幻想夢境。希望人們擁有快樂的同時,祈福猴年豐收富足,吉慶祥和。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元宵燈會的玩法也更加現代化,讓傳統習俗更好地與現代藝術結合已成為趨勢。而在傳統中加入時代元素也是拉夢臺燈打破桎梏的創舉之一,采用世界至今為止的單薄環形構造,在臺燈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其倡導的藝術生活正是門迪尼大師將生活哲學融入臺燈的初心,其不僅能給周圍環境增添舒適感,更和諧融入周遭環境成為其中美好的一部分。沉穩與時尚兼具的拉夢品牌,與時俱進的拉夢臺燈在未來也將成為一種藝術生活的態度,既是生活中必備的時尚 家居 品也是人們對詩意生活的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