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狙擊戰此起彼伏
人事震蕩成常態
在人工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這些因素在家電企業身上更加活躍之際,部分家電企業也被資本暗中盯梢。
格力電器遭遇“野蠻人”突襲,虛驚一場。在短短不到10天里,前海人壽持股從0.99%上升至4.13%,以可怕的速度站在了格力電器的“門口”。董明珠本想借格力對珠海銀隆的收購,以及通過提高員工持股阻攔險資舉牌,卻未能讓該筆收購走到最后。董小姐的抵制雖然未能成行,但最終在各界壓力下,“野蠻人”望而卻步。
業內人士認為,資本已成為當前很多家電廠商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甚至是不少家電廠商實施市場洗牌的重要手段。然而對資本不能過度依賴,否則或反被吞噬。
另一方面,家電企業人事震蕩也似乎已成常態。
今年董明珠在格力集團的卸任,無疑成為熱門話題。不過,其在格力電器依然享有較高的決策權。此后,格力電器董事孟祥凱辭去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董事職務。這是格力集團近期的第二次高管層人事變動。
而在格力發生人事變動之際,美的集團內部也出現人事震蕩。美的集團CFO、副總裁袁利群在今年7月份因“個人原因”辭職,由肖明光接替出任集團CFO。
此外,11月22日,創維空調總裁肖友元及其原格力系高管團隊離職一事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
當年肖友元進入創維空調后,帶來了來自格力系的研發、制造等核心人員團隊,其中包括重慶格力原副總經理姚小兵,原格力電器兩器分廠廠長的馮瀾,以及原合肥格力總經理助理莊雅妮等多名骨干。
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原格力系的大部分核心骨干已經與肖友元同時離開了創維空調。對此創維內部人士回應:“這是正常的人事變動。”
小家電問題集中爆發
部分產品投訴率高達60%
小家電不合格率和投訴率高居榜首,各種問題在2016年集中爆發。2017年小家電或將迎來新一輪全面洗牌的局面。
今年小家電市場的貼標、以次充好、惡性競爭問題頻頻發生。近日,山東檢驗檢疫局介紹,該局對發現的1322批不合格信息進行評估,對篩查的155批不合格信息進行缺陷調查,目前,已對2例企業發布主動召回公告,相關經銷商對涉及3個品牌、6個型號,共50件進口產品實施了召回措施。對涉及10批不合格衛生濕巾的相關企業進行了約談,督促其采取召回措施。
據了解,缺陷進口消費品的“缺陷”是指由于設計、制造、警示標識等原因導致的在同一批次、型號或者類別的消費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
今年,國行三星Note7爆炸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在初期三星多次強調國行版三星Note7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最終在宣布全球產品召回將近一個月后,三星向中國消費者致歉,并宣布在中國市場召回。去年5月份,大金空調中召回存在起火、冒煙事故隱患的大金家用空調和空氣凈化器產品,但卻宣稱參與檢修的產品未在中國內地進行銷售。而此前,夏普、三洋電機等日本品牌都因產品缺陷召回過洗衣機,也單單在宣傳時表明不涉及中國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法律制度不健全,缺陷認定能力不足,是召回難以啟動的主因,眾多廠商會為以符合標準等借口推諉召回,同時有關部門需加大拒絕召回企業的違規違法成本。”
而目前,我國小家電的立法雖然空白大量存在,也在完善之中。去年底,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辦法》,2016年1月1日起將正式實施,其中9類家用電子電器產品可召回,這就包括家用電器。
國家質檢局相關人士認為,今年相關辦法實施以來,缺陷消費品召回次數增多。同時,質檢部門將加大缺陷召回力度,對不合格的進口家電產品啟動缺陷調查程序,確定存在缺陷的,堅決按照《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辦法》實施召回。據悉,今年1月1日至今,質檢部門已實施針對缺陷進口消費品的十余次召回工作,涉及家電、其他消費品等4類近幾十萬件缺陷進口消費品。
近日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報了2016年三季度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情況, 抽檢了84組家用電器商品樣品,不合格27組。不合格樣品涉及哥爾、亞都、小熊等眾多品牌。
《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幾個品牌產品銷售渠道主要都在線上,部分小家電產品在淘寶銷量居于前列。小熊品牌小家電產品大多涉及嬰幼兒產品,如奶瓶消毒品等。
此次,不合格樣品涉及電扇、加濕器、熨衣機等類別。其中,電扇不合格的有22組樣品,包括標稱商標為“鉆石牌”的3組轉頁扇樣品,標稱商標為“華生”的1組臺扇樣品。不合格樣品涉及標志和說明、內部布線、電源線、耐熱和耐燃、接地措施等。加濕器有4組樣品不合格,涉及端子連續騷擾電壓1個項目不合格,標稱商標涉及哥爾、亞都、小熊。
一位小家電廠商告訴記者:“這幾類不合格樣品涉及的問題,均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容易引發起火、觸電等問題,在家庭使用過程中,對兒童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目前,很多小家電多是通過簡單的拼裝組合而成,價格低廉,零配件購買成本低,僅零配件供應商就多如牛毛,每家供應產品參差不齊,一般消費者難以辨認。”一位小家電供應商向記者透露。
實際上,近年來,小家電市場亂象一直存在,不過今年以來,這一現象似乎更加突出,小家電質量、銷售等方面亂象頻生,市場急需整頓。
淘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小家電和3C產品的投訴率依然排名第一,熱水器的投訴率高達60%。”
奧維云網廚小電大數據事業部總經理張卓犖表示:“小家電需求量持續攀升,國家在小家電抽查和監管力度加強。同時,小家電制造門檻較低,行業協會相對較少,部分小品類甚至沒有協會,行業標準不統一,讓小家電產品不合格現象在2016年集中爆發。”
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貼牌和維修售后跟不上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小家電頑疾。由于小家電行業門檻相對較低,小企業、手工作坊長期大量存在,成為小家電的生產主力,部分大型家電廠商的小家電產品也來自于中小企業,在這種魚龍混雜的市場環境中,亟待行業標準的進一步規范,以保證小家電市場秩序,成為行業共識。”
小家電刮起智能風
2017年將成小家電洗牌年
由于霧霾、污染水源等問題存在,凈化器、凈水機正在迫切被需求,銷量也在極速攀升。與此同時,智能家電逐漸開始將小家電納入應用范疇。今年,小家電也刮起一輪智能風,這讓眾多廠商看到機遇。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小家電的智能功能還是噱頭大于實用,部分廠商利用智能概念,抬高產品價格,偷換概念,實際現在小家電的智能化完全不能撐起其價格。”
同時,目前線上銷售仍是小家電銷售渠道的主力,這就讓售后、維修的問題大量存在,同時讓監管難度加大。
張卓犖認為:“今年小家電市場蓬勃發展,小家電屬于改善生活需求產品,小家電整體需求量在快速提高。造成這一現象主因是新興品類如破壁機的推出快速得到市場認可,同時原有產品如電飯煲在市場迭代升級,點燃市場需求。不過,市場新一輪調整將很快到來。”
“接下來兩年,包括大家電在內的整個家電行業或將很快進行洗牌,行業品牌集中度還需提高,不過行業真正達到高度集中在小家電領域難度仍然很大。小家電與大家電的不同之處在于,小家電制造和銷售主體由中小廠商構成,此類歷史遺留問題讓其整合難度加大。不過行業競爭仍是主線,市場格局最終還會調整,在一輪輪洗牌中,品質、信譽不好的中小廠商依舊將逐漸消亡,而最終留下來的會是在資金、質量、品牌知名度等各方面都更有競爭力的品牌廠商。”分析人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