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彩電廠商正在面臨著兩個大考。國內彩電市場趨于飽和,已從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新的市場環境下,是繼續“以價格換市場”,還是另謀出路?另一個更加嚴峻的考驗是:全球彩電產業正在進入一個發展的新十字拐點,傳統的液晶顯示技術面臨被淘汰,面對下一代顯示技術———O L E D和量子點,國產彩電廠商的選擇將決定其后十數年的命運和地位。
[產品策略]
技術驅動走品牌高端化路徑
第一個問題,已經有彩電廠商作出了選擇———廠商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要從“比低價”轉換到“比高價”、“比高端”、“比技術”以及“比品牌”的思路。
目前國內彩電廠商T C L、創維等也正逐步跟上這樣的發展策略。譬如,今年初,T C L就對外提出,企業的管理考核,將引入彩電品牌指數這一指標,并將提高中高端產品的占比。在近期的財報交流會上,創維高管也透露,聚焦于大屏幕、超高清4K及智能電視產品,堅持高端化路線,是創維在激烈競爭和面板價格大幅上漲中保持利潤穩定的主要原因。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電視終究還是由技術主導的產業,在幾年前的“韓日大戰”中,韓企在激烈的競爭當中反超日企,在全球市場越發如魚得水,這離不開其產品的不斷創新、引領發展潮流和本土化等發展策略。以三星為例,其核心產品理念就是提高彩電的畫質穩固其高端客戶市場。近幾年,三星不斷在高端技術上發力,曲面、4K、智能等高端技術都被后來者效仿。
[技術選擇]
如何破除“輪流坐莊”怪圈?
在目前能夠提高彩電畫質的技術中,下一代顯示技術———O LE D和量子點最受關注,激光電視也頗受矚目。選擇哪一個技術來加持自己的“品牌高端化”戰略,是彩電產商面臨的第二個大考。
過去十多年,國產彩電市場“輪流坐莊”的規則明顯,最早老大是長虹,進入2000年以后,錯押了等離子的長虹尷尬落下,先是康佳坐上了老大的位置,T C L緊跟著接棒,接著又輪到創維和海信。究其原因,業內認為:“第一名如果在下一輪的技術、產品轉型過程中沒有跟上步伐,第一就會背上包袱,另一個品牌跟上了,又變成了第一。”
反觀三星,已在全球衛冕了十年冠軍。在十年前一役,三星憑借LE D背光源的創新一躍而上,取代了索尼,也一舉奠定了其全球彩電市場第一的地位。從近期北京群智營銷咨詢發布的報告來看,三星拿下十一連冠也已勝券在握。報告顯示,三星電子以19.7%的占比領跑2016年全球電視供貨,幾乎等于國產“三雄”T C L(7.6%)、海信(7.1%)、創維(6.6%)的總和。
但業內人士認為,激光電視、量子點、O LE D的核心技術都在日韓企業手中,國內彩電廠商奮力往上游的研發投入,是一條破除技術壟斷的途徑,但跟日韓企業比起來,投入金額和時間以及掌握的核心技術都暫處下風,前途未卜。
連續十年衛冕,最重要的原因是三星對下一代技術的準確預判和選擇。在這一回技術快速更迭的十字路口,三星選擇了量子點技術,國產廠商能否跟上節奏?目前,處于國產彩電第一階梯的創維、海信、T C L各有動作。創維通過資本與LG D結盟;T C L則通過華星光電投資創新公司自主研究量子點路徑;海信選擇自主研發激光電視。
采寫:南都記者鐘鍵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