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師傅譚順安骨節突出的手掌,輕輕落在方桌上豎著擺放的條形木塊上,五指并攏,朝外撥了撥,然后捏住一頭抬起來,彎下腰,斜著的眼睛將目光匯聚成一條線,瞄向木頭直挺挺的邊角。
“看到好木頭,就很激動。”一應榫卯部件準備妥當后,譚順安有條不紊地將桌上的紅木材料拼接成古典方凳。
2015年9月5日,在中山市沙溪鎮舉辦的“中國紅木家具文化節”上,譚順安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組裝環節僅僅花費了不到20分鐘,可是,打磨這套榫卯配件足足消耗了一天半的時間。
“精華就在這榫卯結構上,你看,結實得很,一根釘子也沒有用。”他說。
榫卯結構與雕花藝術一起,是傳統紅木家具的工藝瑰寶。在生產工具如此先進的現在,核心構件仍然無法被機器完全取代。
就是靠著這些“手藝人”的敲敲打打,沙溪鎮從無到有,一舉把紅木生意做到全世界,成為全中國最大的紅木家具市場之一。
摻假更隱蔽
毗鄰中山城區的沙溪小鎮,面積只有5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1萬人。共有400多家紅木家具企業,年產值達70億元。商貿總面積預計可達200萬平方米。
緊挨著沙溪的大涌鎮同樣以紅木著稱。和沙溪以商貿為主稍顯不同,大涌傾向于生產、研發,擁有“中國紅木產業之都”的頭銜。
“開車走半個小時,全是賣紅木的。”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秘書長張傳喜,對沙溪、大涌紅木家具市場的產業聚集贊嘆不已。他對本刊記者說,中山市是全國最大的紅木市場,交易量能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30%~40%。
廣東省紅木商會副會長方遠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紅木家具對產品的品質要求極為苛刻,這就決定了誠信對商家經營、發展至為關鍵。這也是沙溪從改革開放之初的零基礎,發展到現在規模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在全國范圍內,紅木行業摻假造假的“害群之馬”,時不時會被媒體曝光出來。
“有些人會拿便宜的材料冒充代替,一般的消費者認不出來。”中山市蔚林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經理陳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現在市場上公然造假、販假的情況已很少出現,但是不排除一些不良商家,在家具不起眼的地方,摻入少量的廉價材料。
中山波記古典家具公司總經理伍建波對《瞭望東方周刊》說,一些外觀非常接近的木材,價格能差出10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