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業化,即通過現代化的制造、運輸、安裝和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的生產方式,來代替傳統建筑業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業生產方式。建筑工業化雖然在中國已發展20余年,但社會認知度仍較為低下,更多是持以懷疑的態度:建筑質量有保障嗎?建筑結構安全嗎?實際上,建筑工業化已經能夠成就住宅的卓越品質。
精工:始于工業化制造
工業化制造除了提升勞動效率之外,更大的價值在于對產品質量的保障。
“質量是我們的第一生命線,每一個螺絲釘的位置都必須要標準化。”在 Bhouse 產品會議上,公司董事長張劍稱,“我們以工業化的方式變革建筑模式,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同時,我們在制造住宅的過程中,同樣需要以制造汽車的嚴謹、嚴格、嚴苛來要求建筑產品質量的完美。”
“我們把建筑拆分為墻板、樓板、陽臺等 PC 零構件,然后統一在工廠進行流水線生產,每個環節層層串聯,把控構件質量直至出廠。”張劍說。在遠大住工的 PC 制造基地,從鋼筋的拉直、彎箍,桁架的制造,再到 PC 模具的組裝,澆搗、養護、脫模入庫,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按照工業化標準制造完成,自動化的機械操作層層把控每一塊 PC 產品的質量,從源頭消除了由偷工減料帶來的質量問題。
工業化是一個化整為零的方法,把整體的建筑拆分為各個分散但又密切關聯的零部件,把對建筑整體的質量把控劃分為對每一個零部件的質量的把控,這樣就實現了1+1 > 2的效果。
品質:源自標準化裝配
建筑工業化有個通俗的叫法: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一輛汽車的零配件有2萬多個,而別墅的 PC 構件只有50塊左右,汽車的制造工藝與質量尚可如此嚴謹與完美,住宅產品又為什么不可以做到極致呢?
傳統的建筑是依靠手工砌筑,效率低而且施工質量沒有保障,完全憑靠建筑工人的經驗手藝和心情,質量參差不齊。小到空鼓滲漏、墻紙發霉破損,大到墻體開裂、混凝土配方不對、梁柱傾斜等結構性安全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傳統建筑模式下已成為公認的質量通病。
Bhouse—美式經典
建筑工業化卻是徹徹底底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嚴格把控建筑產品質量。在這里,每一道工序都是標準化的,標準化定位、標準化裝配、標準化檢驗,任何不嚴謹的操作都將導致下一道工序的無法完成,一環扣一環,每一塊 PC 板的吊裝都必須是標準化的,沒有錯位與誤差,必須是極致與完美。
對建筑工業化的質疑、對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模式質疑、對建筑結構安全的質疑,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畢竟這是新事物。質疑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味地愚昧無知。事實是,在美國、日本、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造房已全面普及,他們充分地將工業革命的觸角延伸至各個領域。在他們看來,工業化就是檢驗產品質量的唯一標尺,螺絲釘都是不可逾越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