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南京的大街上,古城氣息壓身,憂似置身歷史汪洋之中,給人一種隨時可能被涓涓而去的文化長流所淹沒的錯覺。金陵城盤踞東方,頻江近海,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異常發達。放眼盛世,中華大地亦再無第二個“金陵”,值得讓人去緬懷與期待。
政治:六朝帝王居其中
依山傍水,是南京城最大的特點。這也讓它成了名副其實的“帝居”,三國時期的東吳、東晉、五代十國時期宋、齊、梁、陳的當權者都分別選擇定都于此。近代時期的中華民國,蔣介石亦曾定都于南京。為何六朝帝王均傾心于“寧”,這是個頗有意思的學問。
南京地勢依山傍水,擁眾多港口,使得漁船業一直發展,經濟發展飛速,這是統治者定都于此的誘因之一。其二,當權者大多都在南京經營已久,基礎牢固。其三,則是這里北據秦嶺淮河、擁江抱海、地勢龍盤虎踞,具有十分明顯的戰略意義。
當然,前事已過。南京歷代王朝早已化成歷史長河之中的一摟塵埃,或變為茶余飯后的佳談罷了。但回過神來,正因為有了一個個故事,才讓南京的歷史文化染上了一筆神秘艷麗的色彩,變為后世不可或缺的無形珍寶。
古都南京
經濟:天下財富聚金陵
“天下財富聚于東南,而金陵為其會。”這是最能反映南京古代經濟文化狀況的一句話。據歷史文獻記載,南京經濟在歷史第一次得到長足的發展是三國東吳時代,孫權將建鄴設為都城以后進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南京的商業與農業都得到了發展。隨后的經過時代變遷,經濟中心南移,南京的經濟一直得到穩定與快速的發展。
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南京的經濟發展速度真正被打斷了。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日軍在攻占南京期間,開始了為期六周的燒殺搶掠行為,并致使南京三十萬軍民傷亡。中華民族經歷這場血淚劫難,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痛。
現代:歷史推動南京發展
金陵,陪同中華走過繁華,共享富貴;亦是金陵,陪同中華經歷衰落,同受屈辱。無論是衰落,現在看來都恍似是大夢一場,轉眼即逝。在現代,金陵所有的經歷化為一摟歷史過后,推動著南京的發展。
由于南京身為“六朝古都”,并且古代經濟為近現代南京的發經濟定了基礎,許多大型企業商家都選擇落戶南京,謀求發展。據悉,全國家具電商龍頭林氏木業近日傳出將落戶南京的傳聞,隨后消息得到林氏木業官方證實:林氏南京O2O體驗館將于9月19日正式開業。林氏木業副總經理馬燦興表示:“歷史是最好的見證者,林氏木業有理由相信南京的經濟實力,落戶于此能更好地增強消費者體驗,同時希望林氏木業的到來能帶動南京本土產業的發展與改革。”
林氏木業南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