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智能 家居 市場一直被熱炒,特別是2014年,百度、360、樂視、小米等企業都推出智能化產品,雖然整個智能 家居 市場被炒得火熱,但這種熱情似乎并沒有傳遞到市場和用戶身上,智能 家居 的整體市場應用還是不溫不火,以冠林為例,去年冠林在智能 家居 產品的銷量上雖然略有增長,在總體銷量中占到了15%左右,但是傳統的樓宇對講產品依然占據了大半壁的江山,對講企業還是得實打實的賣對講產品。
目前國內智能 家居 市場應用主要還是集中在一些高端市場,比如高端的別墅、智能小區,還有就是智能 家居 的發燒友或專業人士中,此外就是一些智慧酒店,智能辦公場所和智能大廈類,智能 家居 在普通住宅市場發展得非常緩慢。

探討其原因,簡單說來應該是以下幾方面:
從市場角度來說:
一是智能 家居 還沒有形成剛性需求,也就是用戶的消費意識這塊還沒有形成,很多用戶不理解為什么智能 家居 花費巨大只為了方便那么一點點;
其次,智能 家居 產品的價格確實還不夠親民,雖然有些打著平價智能 家居 產品的旗號,但那只屬于小微型的智能單品,智能 家居 的終極目標還是要實現自動感知、智能聯動的一個智慧型 家居 系統。
第三是缺乏完整的智能 家居 服務系統支撐,智能 家居 廠商在相關的硬件和軟件方面其實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但是與之相配套的服務體系發展還是顯得相對空白和落后,比如針對二裝市場的 家裝 行業或是進入家庭最后一公里的配套的智能 家居 服務體驗行業,應該說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盈利模式和市場切入口。
從技術角度來說,主要集中在這三點一是技術標準不統一,其次就是產品功能的實用性有待加強;第三是操作復雜,產品過于以人為中心,學習成本高。
概念的熱炒讓商家看到一個未來的市場,市場從形成到成熟的時間有多久,這個里面包含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國內智能 家居 市場正處在概念先行,單品和應用獨立零散的階段,兼容、聯通則是下一步,我們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