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熱”一再提高了空氣凈化器的銷量,PM2.5在近幾年激起大眾熱議,在此之前它機遇性的進入公眾視野。2009年美國駐華使館通過Twitter網站公布北京PM2.5數據,PM2.5引發國人關注,2011年中國官方空氣質量數據與外使館的監測數據大相徑廷,激起民眾大討論,直到2013年,北京和多個城市開始發布PM2.5信息,PM2.5概念進入公眾視野。2015年,央視主持人柴靜以《穹頂之下》為題的霧霾調查報告又再次激起了民眾的熱議。
全民對于除霾、防霾也越來越重視,除霾、防霾產品如空氣凈化器、口罩越來越熱銷,但是該類產品真的能除霾、防霾嗎?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應該思考一下除霾、防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小編認為,大部分消費者因為對霧霾恐慌所以購買空氣凈化器,而沒有考慮過深層需求和根本需求是什么?深層需求是為了防止霧霾對人體造成的疾病,根本需求則是防止疾病、降低健康風險、保持健康、延長壽命等。
霧霾是影響人體健康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使用空氣凈化器只能降低因霧霾造成疾病的概率,因為,霧霾只是空氣污染中的污染物之一,僅霧霾一種污染物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概率遠小于空氣中多項污染物對人體影響的總概率。所以,防止疾病的最佳解決方案不只是防霾,而是解決空氣污染。
造成人體疾病的原因有多種,小編僅從空氣污染進行分析。
1.什么是空氣污染?
從空氣的成分及成分的含量進行界定,如果空氣中除了主要成分如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以外,還有其他雜質,且含量超過0.04%,一般這種情況稱為空氣污染;如果空氣中主要成分比例不合理,例如當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0.03%,會造成身體不適甚至中毒,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伴隨著氧氣含量的下降,空氣新鮮度低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2.對人體造成傷害更大的是室內空氣,還是室外空氣?
室外空氣污染主要來源于汽車尾氣、發電站、工農業排放以及居民供暖和烹飪;室內空氣污染既源于室外又源于室內人體活動和裝修、裝飾材料等,從污染來源上看,室內空氣環境比室外更復雜。據統計,現代人群每天約有90%的時間是在室內場所中度過,其中60%的時間在家中度過。從影響時間上看,室內空氣影響時間較長。清華大學張教授調查表明,一個人每天吸入肺中的污染物潛在總量達787.3微克,其中室內PM2.5的吸入量占每日總量的80%以上,室內的PM2.5吸入量是室外的4倍。所以,從時間長短和空氣環境復雜程度上來看,室內空氣對人體的傷害大于室外空氣。
3.什么樣的空氣才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保證空氣質量達到以下兩點則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第一、保證空氣中只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外,其他雜質含量不大于0.04%。第二、保證空氣中各項組成成分的正常比例含量,空氣中氧氣含量不低于21%、二氧化碳含量不高于0.03%。
4.空氣凈化器是否可以保證以上兩點呢?
空氣凈化器對空氣雜質有一定的凈化作用,但沒有完全凈化的能力,因為它不能循環整套居室如兩室一廳三個空間的空氣,只能循環一個空間的空氣進行凈化,例如,當有人經過身邊時,會感覺到因空氣流動產生的風,若兩個人距離較遠時,則感覺不到風??諝鈨艋髦荒苁咕植靠諝膺M行流動,所以只能局部凈化。因此,空氣中0.3微米及以上的顆粒物(如PM2.5)和裝修污染物(如甲醛)等空氣雜質不能徹底清除。
那么在空氣凈化器可凈化的范圍內,空氣雜質是否可以解決呢?空氣凈化器可以解決空氣中0.3微米及以上的顆粒物,但不能解決空氣中的裝修污染物。直接原因是大多數空氣凈化器的凈化速度小于裝修污染源的揮發速度,根本原因是空氣凈化器沒有解決氣態裝修污染物的揮發源,因為,在家具和裝飾材料內部的固態或半固態污染源以一定速度持續揮發氣態污染物。
為了達到更好的凈化效果,在使用空氣凈化器的過程中會將門窗關閉,沒有新鮮空氣流入,隨時間增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氧氣含量下降,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無法保持正常的空氣比例,并降低空氣新鮮度。
因此,空氣凈化器只能在有限空間內降低懸浮顆粒物引起不適甚至疾病的概率,空氣問題由多種因素造成,想要全面保護健康,則不可全部依賴于空氣凈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