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隨著地產行業的復蘇,很多周邊業務也開始回暖, 家裝 這個體量龐大的市場又開始回到人們的視線中。作為典型的暴利行業, 家裝 市場也是較難規范的行業之一。掛靠現象嚴重,私單和游擊隊泛濫,裝修質量也良莠不齊,很難保證,導致消費者信任度低,滿意度難以達成。
游擊隊、私單泛濫究竟原因何在?
家裝 市場上,很多消費者繞過正規的 家裝 公司,將目光轉投游擊隊或者私單,大多還是圖個方便、價格優惠。尤其是私單,大多是正規裝修公司的設計師和項目經理接的私單,價格比裝飾公司低很多,而在服務和質量上又要優于游擊隊,相對較有保障,這也給很多在正規 家裝 公司高昂的裝修費用面前望而卻步的消費者以很大的誘惑。
但是,私單往往沒有正式的合同,有的連口頭協議都沒有,很難給予業主相應的保障,存在質量問題的潛在風險也較大,一旦出現問題,就很容易產生糾紛,業主的權利無從保障。
而對于裝修公司而言,這無疑也嚴重損害了其合法利益及權益。
緣何私單屢禁不止?
很明顯,私單并不是業主 家裝 的優選之選,但是市場上私單泛濫,屢禁不止,除了上述表面原因外,外包利潤也是其屢禁不止的深層原因之一。
據業內人士介紹,很多正規裝修公司承接業務后,也是分包給各裝修隊,這些裝修隊并不受公司直接管理。而 家裝 公司在和客戶簽訂合同后,會直接抽取半包合同部分資金作為公司基本利潤,然后轉包給項目經理。低微的利潤空間,很大程度上迫使很多項目經理轉向私單這塊灰色地帶。裝修公司舍不得剔除分包利潤,項目經理無錢可賺只好轉接私單,這又會對裝修公司形成反噬。而消費者在獲得低價的同時也要承擔繞過裝修公司找項目經理裝修的質量難以保障的高風險,業主、裝修野戰軍、裝修公司三方利益的糾纏交錯,相互制衡使得 家裝 市場這塊大蛋糕格外的錯綜復雜。而這一切,最后還是要用戶來買單。
分包利潤可否成為拐點?
其實,整個利益鏈條的關鍵,應該是這分包利潤,這是傳統 家裝 公司的生命線,也是滋生“私單”的溫床。
如果可以降低或者干脆抹掉這一塊,是否會給亂象難平的 家裝 市場帶來不一樣的新氣象,是否會成為行業的拐點所在?
如果有企業肯著手這一塊,這片灰色地帶無疑也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藍海。放棄或降低分包利潤看似是舍,其實是得,誰能抓住這個市場先機,無疑會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而對于行業及消費者來說,也是極大的利好。可以為目前一片混亂的 家裝 市場提供一個新思路。
商機已現,誰會站在風口,順勢而上?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