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市民齊先生買了一款黃花梨的羅漢床,請朋友來鑒定時,卻被告知是“高超”技師在白皮上描出來的芯材紋理,再加上厚厚的漆,外行很難看出來。氣不打一處來的齊先生再去找廠家時,發現店面早已人去樓空。花了黃花梨的價錢,卻沒有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紅木家具,造假手段如此之多,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談“紅”色變。

今日頭條:紅木家具造假太瘋狂
材質“李代桃僵”
從事紅木家具行業十余年的業內人士表示:“紅木家具的造假并不在少數,我甚至見過在蛀空木頭中注入水泥的紅木家具,掂起來的時候,重量好像都差不多,但材質差了十萬八千里”據了解,紅木不同種類在學名、俗稱上容易混淆,從而造成市場辨識困難。一些一次充好的紅木家具,往往會夸大“紅”“檀”等字眼,來強調其材質根正苗紅,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就像市面上所稱的紅檀其實是鐵豆木等,并不屬于國標紅木,也有的使用血檀、科檀來李代桃僵,冒充小葉紫檀。
由于紅木家具價格的波動,市場上經常出現了一些打著“促銷”、“工廠清倉”等字眼的流動性廠商,這些產品相對比較容易將普通木材化妝成珍稀紅木。頭條君在走訪紅木家具市場時也發現,有些銷售人員只會簡單的介紹產品是花梨還是酸枝,并不會對越南花梨、海南花梨、老撾紅酸枝等主動進行區分。
認準紅木身份證據
了解,“目前國內紅木有足足上萬家品牌,紅木企業確實存在著魚龍混雜的狀況。因此,不管價格如何變動,消費者都要有足夠的辨識能力,要了解材質、工藝還要懂市場。有些打著工廠價旗號,但其實比市面上同類的價格要高出不少,只是打折噱頭來拉攏消費者。”
“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紅木家具簽訂合同時要注明材質學名、拉丁文名,材質的純粹度以及輔材、邊材的含量,看清‘紅木家具身份證’,最好選擇正規廠商、賣場的產品。”大家俗稱的紅木品類中大多數也是從拉丁文翻譯而來,因此每一種紅木木種都有自己的拉丁文名稱。只要拉丁文標注準確無誤,那么不良商家想混淆視聽都不可能。
紅木家具也看工藝
同一類木材,品質也有高低。比如,檀香紫檀金星多少、牛毛紋疏密程度價格都有差別。金星多的,牛毛紋密集的價格就高。原材尺寸不同,價格也不同。這些價格也都隨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波動。每種木材的價格均是由市場需求和供應決定。比如一段時間內,消費者對某一種木頭需求量大,這種木材價格就會暴漲。
而紅木家具除了看材質,工藝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好的工藝,家具價值會翻一小倍。”頭條君友情提示,紅木家具還是要回歸其使用價值,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背景,為了投資而購買紅木家具并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