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下滑、利潤降低,經濟下行和增長放緩并非主因,而是競爭激烈和電商分羹造成的。在競爭充分的行業,沒有好做的生意。
市場所有的發展、變化都是正常的、合理的,能不能適應發展變化,取決于你有沒有發展的眼光和接受現實并改變現實的心態和行動。
照明燈飾經銷商的生存狀態是廠家比較關注的。近日,某照明網站登出一篇題為“照明經銷商群體的尷尬與困惑”文章。就內容而言,沒有什么干貨。其中一點是“利潤越來越少”,雖然沒有數據支撐,但不少商家銷量下滑、利潤降低是普遍現象。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個建材行業一個市場變化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市場還沒有這么冷,房地產還沒有調控,賣場還沒有這么多(商家自然也沒有這么多)。那時候雖然有淘寶,但淘寶銷售燈飾的量還不多,大部分人都想不到歐普的電商會像今天這么強大。那時候,奧朵、洲明電商都還沒有起步,雖然也有很多光棍,但還不興過“雙十一”。
今天的市場格局,很多是大部分人想象不到的。同樣,未來的市場也將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變化。事實上,市場所有的發展、變化都是正常的、合理的,能不能適應發展變化,取決于你有沒有發展的眼光和接受現實并改變現實的心態和行動。“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這是市場規律。當前市場狀況的合理性在哪里呢?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一、經濟下行,二、競爭激烈,三、電商分羹。
經濟下行的影響。國內經濟雖然持續下行,但是經濟的增長并沒有停止,只是增速放緩,假設照明燈飾產品的總需求量與經濟增長速度一致的話,照明燈飾產品的需求仍是增長的,之所以大部分商家感覺銷量下滑、生存狀況堪憂,還得繼續找以下原因。
競爭激烈的影響。照明燈飾行業的競爭態勢已經毋庸贅述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所有競爭充分的行業,沒有好做的生意。這種競爭導致兩個不同的結果:其一是市場分散,在同質化的競爭中導致均分市場。這里的“同質化”意指經營規模相當、產品品牌知名度相當、門店優勢相當、渠道資源情況相當;其二是市場集中,即差異化競爭導致市場趨向集中在少數廠商手中。如何理解?假設我們以商家的數量平分市場份額(可以理解為同質化競爭下的市場格局),設市場銷售規模是5000億,商家數量是10萬家,則每家為500萬,現在商家數量增加為20萬家,那么每家減少到250萬。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大經銷商攜(產品和商家)品牌、規模、門店、資源、服務等優勢,越來越多地占據市場份額,其銷售規模已經達到千萬級甚至上億級。如此一來,數量眾多的中小商家自然倍感市場寒意。
電商的影響。在一些廠商還在為走不走電商渠道左右搖擺、舉棋不定的時候,一些照明燈飾電商正賺得盆滿缽滿,沒事看著走傳統銷售渠道的廠商偷著樂。目前沒有確切數據對傳統渠道和電商渠道的銷售份額作對比,但是賣場人流不斷減少是不爭的事實。其原因就是很多消費者從實體采購轉向電商采購。一些企業市場營銷人員通過微信發回的賣場狀況顯示實際確實是比較殘酷的。
面對強者恒強、電商分走銷量的形勢,部分商家的轉型勢不可免。即使是日子過得還不錯的商家,也要看清趨勢,跟上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