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其實,在家電廠家積極轉型的努力下,轉型的效果還是微乎其微,至少沒有挽回下滑嚴重的業績。那么,家電廠家為什么還要堅持轉型呢?以及應該如何轉型呢?
眾所周知,在傳統家電市場需求放緩、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眾多家電廠家紛紛開始探索轉型之路。其中,TCL就是積極轉型的企業之一,為此還專門成立了深圳TCL智能家庭科技有限公司,與TCL集團、通訊、多媒體一起,共同發展智慧家庭領域。
但是,對于比較傳統的家電廠家而言,轉型必須經歷非常痛苦的涅槃過程,而且一旦認準方向,“大船”就難有再掉頭的機會。那么,TCL是如何理解轉型的呢?以及應該如何轉型呢?
市場需求不明確,家電廠家為什么要堅持轉型?
毋庸置疑,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智能硬件產品,但是消費者的態度不冷不熱,真正能起量的也是寥寥無幾。因此,現階段的智慧家庭并沒有落到實地。
深圳TCL智能家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鋼告訴《智慧產品圈》記者,這種狀態主要由三個原因引起。
其一:消費者需求不明確是阻礙智慧家庭發展的根本問題,而大部分企業在設計產品之初,其實也沒有完全想明白,消費者為什么需要這些產品。
其二:買賣關系發生微妙變化,企業不僅僅是將硬件賣給消費者,還需要進行長期的維護,提供長期的服務。這種模式就好比是輪胎制造商,不僅僅要賣輪胎給車輛,還需要自己修路讓車可以跑起來,為了讓車跑的順暢和安全,需要建立交通規則,最后還要請警察來管理和監督。因此,大部分企業都不具備這種生態系統的整合能力。
其三:智慧家庭并不是單打獨斗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眾多的企業、政府、協會等資源一起推動,才能真正讓智能落地。
而此前一直討論的行業標準不統一,各自為戰,并不是智慧家庭主要的障礙,在一個行業之初,多標準并存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消費者需求明確,多方面資源合力推動,標準統一自然是水到渠成。
那么,轉型效果不如意,兼之市場需求不明確,家電廠家為什么還要堅持轉型呢?
“家電廠家之所以堅持轉型之路,一方面固然是傳統家電市場需求明顯放緩,家電廠家必須開拓智能家電的藍海市場;其次是因為家電行業是少數充分競爭的行業,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大家都投身智慧家庭領域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家電廠家愿意被拋下,萬一智慧家庭起量,自己還能迎頭趕上;另外,最為重要的是,在互聯網完成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后,硬件設備網絡化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智慧家庭也是家電廠家擺脫傳統制造業形象,實現“+互聯網”的唯一機會,一旦錯過毫無疑問就會被市場所拋棄;最后,技術門檻較高是傳統家電廠家最大的優勢之一,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家電技術的門檻正在逐漸降低,如果不積極謀求轉型,家電廠家最終只能淪為勞動密集型的家電制造代工廠,與現有的富士康等代工企業相比,并不具備競爭優勢。”王鋼說道。
因此,家電廠家必須居安思危,積極尋求轉型,抓緊智慧家庭唯一的機會實現轉型升級。
極力擺脫僅賣硬件的方式,轉型服務能否再次帶來增長?
家電廠家都迫切希望擺脫“一錘子買賣”的交易方式,因此積極研發智能家電設備和云平臺,希望借此向服務提供商轉型,就如金融、運營商等服務行業一樣,能通過服務產生源源不斷的收入。那么,轉型服務提供商,家電廠家具備哪些優勢呢?
其實,家電廠商轉型服務提供商具有天然的優勢,因為家電已經進入消費者家庭中,并且成為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家電設備能提供非常好的體驗,消費者在購買物資或者服務時,首先就會想起家電廠家所提供的相關服務。其次,相較于互聯網企業O2O模式所提供的服務,家電廠家會更加注重服務體驗和品質,否則消費者體驗不佳,對家電銷量和品牌形象都會受到影響。
那么,家電廠家能提供的服務有哪些類型呢?王鋼表示,現階段家電廠家能夠提供的服務主要有幾種。其一是家電設備相關的服務,例如:家電設備上門維修;冰箱的生鮮O2O服務;烤箱的菜單配套O2O服務,為洗衣機提供洗衣液、洗衣粉等,都是基于家電衍生的服務;其二是生活類相關的服務,例如:家政、月嫂、保姆等服務,未來可以直接在家電廠家的服務平臺上購買;其三是隨著智能設備的增加,在家庭中將會衍生更多的機會,例如:智能設備提供的天氣預報服務,不僅可以提醒消費者出門帶傘、戴口罩等,還可以推薦空氣檢測裝置、空凈等智能設備進行聯動。“其實,家電廠家向服務提供商轉型,前期還是希望通過服務帶動硬件銷量增長,畢竟硬件銷量還是現階段的主要收入來源,而成為生活服務提供商是長遠的目標。”王鋼繼續說道。
另外,云平臺的出現讓家電廠家能夠進一步完善產品體驗,同時創造更多的商機。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習慣,從而重新定義和完善家電設備的功能,提升消費者體驗;還可以分析消費者的日常行為,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和家電設備。
未來,服務具備非常大的想象空間與價值,而這也正是近兩年O2O企業為什么如此盛行的原因。但是,服務如何落地家庭,還是需要家電廠家大力整合房地產、社區、O2O企業等資源,共同完善生態系統,提供有保障的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