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網-HEA.CN報道:據了解,在2015年第三季度,先后有海信科龍、春蘭、康佳等知名老牌家電企業陷入凈虧損,足顯家電市場消費之低迷,行業之困局。
【家電網 HEA 12月8日原創】根據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公布的統計數據,2015年1-10月,我國家用電子電器產品的出口總金額為867億美元,同比下滑1.4%。受國內家電消費市場不景氣因素影響,前十個月,家電進口總金額同比下滑5.2%至160億美元。
家電網總編李韜認為,中國是世界家電制造大國,又是全球最大的家電消費國,進出口的下滑,一方面是國內家電企業的智造轉型,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低效益的產品結構,往高端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是國家補貼政策退出后,陣痛仍在持續,短期內很難扭轉大環境頹勢,前兩年是中小家電企業受困,現在和未來一段時間是主流家電企業受困。
據了解,在2015年第三季度,先后有海信科龍、春蘭、康佳等知名老牌家電企業陷入凈虧損,足顯家電市場消費之低迷,行業之困局。除了幾家虧損的家電企業,另外還有一批家電制造公司營收和利潤下滑。一些企業為鞏固市場,紛紛祭出價格戰這把老刀。
比如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今年9月份的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稱,今年和去年的可比性不強,降價之后,空調銷售量肯定會有所上揚,價格下降后,市場的任務量肯定會完成得比較好。
行業巨頭降價搶市場,也被普遍認為是二三線品牌企業日子難過的原因之一。內需不足,出口也不是很理想。
除了工信部的數,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 2015年1-10月份,彩電出口總量達5952萬臺,同比去年量額齊跌,數量下跌4.9%,金額下跌6.7%。
空調、冰箱、洗衣機前十個月的總出口量分別為3664萬臺、3385萬臺和1751萬臺。除了冰箱量增2.3%、額減1.3%外,空調、洗衣機也都是量額齊跌。
內需緊外需滯,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品牌溢價以及超智能 家居 方向拓展,成為當下整個家電業的一個核心主題。
資深家電從業人士、中怡康品牌中心總經理左延鵲認為,在行業增量空間有限的背景下,家電市場競爭將進一步白熱化,中國家電企業和市場的當務之急是加速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推動產業朝向高端化、智能化、節能化方向轉型,在消費者購買力提升和高端產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等多重因素下,盡快消除過往家電補貼透支的影響,形成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新商業模式,進而逐漸擺脫當下經營困境。
值得關注的是,在品牌溢價和技術升級上,中國家電企業的步伐也開始加快。在國內企業之間,家電企業跨界找伙伴的案例已經很多了,還有一群家電企業努力尋求與國外品牌的聯合。
收購方面,創維收了德國美茲電視品牌和歐洲Strong機頂盒,海信收了夏普美洲電視業務及三個品牌,長虹收了三洋電視中國區品牌,TCL收了Palm,還和一眾美國科技材料公司合作研發量子技術相關產品,主打中國制造。合肥三洋被惠而浦收購,拿到了惠而浦大量海外訂單,未來還將是惠而浦全球研發中心之一。
強強合作方面,創維白電和東芝白電聯手,利用東芝的技術和創維的渠道,拓展中國和全球白電市場;萬和電氣聯手意大利廚電龍頭設立合資公司,又與歐洲著名供熱產品制造商Unical AG S.p.A,締結戰略合作伙伴聯盟,共同拓展全球業務;國美與日本零售商BICCAMERA達成戰略合作,進軍海外購市場;蘇寧早年收購了樂購仕,今年又大規模擴大海外購業務。
中山廚衛家電龍頭企業,華帝股份副總裁何偉堅此前向家電網表示,現在的國際化和二、三十年前的國際化已經不是一個概念。在業內人士看來,過去中國企業和國外公司合作,主要是OEM、ODM做代工,而現在中國企業注重在海外的品牌國際化,不滿足于低端無利可圖的代工廠。
所以,除了收購,當前中國家電企業尋找的合作外援,大多數是擁有很強技術實力,但是缺乏渠道優勢、市場優勢的企業,這些公司在海外知名度也較高。比如海爾收購的三洋AQUA和新西蘭斐雪派克,這些品牌這幾年為海爾品牌打入歐美日市場做出了很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