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杭州的仰慕由來已久,這次因為美的取暖器“以愛為源,一路向北”公益愛心之旅,作為愛心小分隊成員的我終于有機會前往。杭州是個美麗的城市,在我的印象里,唯有杭州才稱得上江山如畫,美人多嬌。懷著莫名的興奮,踏上這座城市的街頭,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每一步都是用心在走,幻想自己就是戴望舒筆下那個撐著油紙傘的江南姑娘。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根據熱心人士的推薦,11月25日,我們一行人來到杭州越劇院,與越劇來了一次親密的接觸。作為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表演時,聲音優美動聽,畫面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看著正在排練的越劇表演者,動作如行云流水一般,我按捺不住內心躍躍欲試的沖動,向一位正在休息的老師請教,老師微笑著指導了我幾招。
然而,就一個看起來簡單易學的入門動作,我卻學的手忙腳亂。何時該用蘭花指,何時該用蘭花掌,指向某個方向的時候手該從什么方向轉過去,頭和眼神該如何配合……諸如此類的基本功,一個普通的學員至少要修習4年!
從前,我只知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此次杭州越劇院之行,更讓我體會到什么是“戲比天大”。當天,越劇院有一場演出——《鹿鼎記》,出演韋小寶的主角已經發燒好幾天,依舊帶著病體在彩排;出演雙兒的女生,小手指打著繃帶石膏;出演鰲拜的大叔膝蓋有傷,走起路來一瘸一拐……而這些,在接下來的正式登臺表演中絲毫沒有顯露出來,觀眾看到的永遠都是精神飽滿的戲劇角色。
不畏寒冷,只因難舍的越劇情懷
杭州連日下雨,劇場里很冷,零下的溫度,單薄的衣衫,帶病的表演……遠遠地看著,我只有不停地告訴自己,這不僅是他們的生存手段,更是他們的夢想,才能避免淚水模糊了雙眼。然而,一位年紀稍大的指導老師告訴我,比起下鄉表演,這里的條件已經非常之好了。老師說,真正有越劇情懷的人,多數都是老人家,尤其以農村的老年人為主。每次劇團到鄉下表演,很多老年人寧可不吃飯,也不愿錯過節目表演。看著臺下自帶小板凳,在寒風中顫巍巍的老人,他們的心里說不出的酸楚與感動。
正好越劇團28號要去紹興表演,老師邀請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老人家的越劇情懷,感受一下這群老年人對越劇的執著。
浮華褪去,她們依舊初心不改
20日,煙雨朦朧中,我們跟隨越劇團來到了魯迅的故鄉——紹興。初來乍到又恰逢江南煙雨這般如夢如幻的景色,這座城市一下子走進了我的心里。
我的家鄉在江蘇北部,流行著淮海戲,雖離鄉多年,但每年總也要聽上那么幾場的。只是正兒八經地坐在臺前欣賞越劇,卻是人生頭一遭。就在我對一切充滿了好奇,東瞅瞅、西望望時,看到旁邊坐著幾位頭發花白、神色慈祥的老奶奶,看著不像當地人,倒像是精心打扮一番來出席一場盛宴的。閑聊中得知奶奶們是上海人,打聽到紹興百花劇場有越劇演出,特意精心收拾了組團過來的。他們中年紀大一些的已經八十多歲,最小的也已年過花甲。
看著浮華褪去依舊初心不改的奶奶們,我一下子羨慕起來。時光的年輪,也許只是在他們的臉上留下風刀的刻痕,她們的內心依舊是18歲的小姑娘,為一場越劇演出,精心地打扮自己,像是和初戀的約會,早早地從遠方趕來。
夜晚將至,我們一行人收拾好行李,跟隨越劇團返回杭州。燈影婆娑里,回望著這座城市,我的眼睛濕潤了。為這群始終堅持的越劇演員,更為那群上海老奶奶,他們更像是一對兒戀人,守著一個“你不來,我不老”的約定,在時光里靜靜地守候……
美的公益之行下一站——南京,我們等你。你不來,故事永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