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陳鵬麗
歷經數年醞釀,11月4日,國家發改委官網公布《家電能效“領跑者”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首批能效“領跑者”細則涉及電冰箱、平板電視及空調三大類產品,洗衣機及小家電未列入內。這是自2013年家電補貼政策退出后,行業迎來的首個國家級家電新政策。
根據《細則》要求,參與申評的冰箱、空調產品能源效率需達到能效2級;進口家電產品將不能申請“領跑者”。此外,區別于以往的家電補貼政策,本次“領跑者”細則也對企業的申報型號數量進行限制。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與業界預期的不一樣,此輪能效“領跑者”細則中只提及申評條件,未見財政補貼政策。相關部門只表示,給予能效“領跑者”名譽獎勵和政策支持,各地方對入圍產品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國家將能效“領跑者”產品納入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優先采購。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表示,只對三大類家電產品支持,對其他家電產品明顯不公平。另一方面,家電產業是高度市場化產業,不適合頻繁干預。
雖然補貼預期落空,多位企業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均明確表示將積極參與申請評選,支持國家的鼓勵政策。
格蘭仕國內空調銷售總監甘建國告訴記者,格蘭仕早在兩年前就開始為能效“領跑者”做準備,相關產品已經儲備好,將會積極參與申評“領跑者”,“這代表企業有技術實力,也為消費者省去大量比較購買環節。”
美的集團家用空調事業部副總裁李強表示,不管有無補貼,美的都會積極推進節能技術的發展,也會積極參與申評。
TCL多媒體中國區銷售公司副總經理胡學軍表示,TCL在節能能效上提前做了充分的技術儲備,“領跑者”政策對TCL而言是一個展現實力的機會。“沒有補貼我們也會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