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熱潮不減、每年四萬億的龐大市場規模、買房后必須要裝修的極度剛性需求,和傳統 家裝 行業痛點遍地的現狀交織在一起,催生了一個全新的市場:互聯網 家裝 O2O。在這個戰場上廝殺的,有搜房網等傳統房產門戶,有攜風險投資來勢洶洶的愛空間、有背靠海爾 家居 的有住網、有深耕 家裝 行業多年的土巴兔,更有名不見經傳、但產品定位清晰、頗具互聯網思維的后起之秀們,如裝了么、微裝等等。
家裝 具備典型的“低頻高單”特征,因此以O2O模式殺入 家裝 行業的公司們,無一例外舉起了價格屠刀,一時間599元/平方米、甚至399元/平方米等全包或半包服務模式輪番轟炸著消費者的眼球,力圖在互聯網 家裝 概念普及期殺出一條血路。然而“以價格換市場”的做法并不能帶來短期利潤,更嚴重的是,“低頻高單”的 家裝 產品特征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無法帶來持續而穩固的粉絲效應。一陣價格亂戰過后,人們忽然發現,以前屢試不爽的互聯網打法——“價格+搶購”模式似乎不那么靈驗。那么問題來了:價格戰到底適不適合 家裝 行業? 家裝 行業在度過初期的冒進和毛躁之后,出路究竟在哪里?
價格戰可以有,但需要遵守產品底線
筆者認為,從營銷學的角度來看,“價格戰”在當今中國仍然是普適法則。尤其是599元/平方米、699元/平方米等標準化產品價格計量方法,比傳統 家裝 的報價方式更簡潔、更直觀,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但是有不少所謂的互聯網 家裝 只是披著互聯網+和O2O的外衣在渾水摸魚,充其量是一個中介平臺,甚至是概念炮制者,并不具備對上游資源的組合與議價能力。如此一來,他們接到訂單之后,要么轉包,要么自建施工隊伍,反而比傳統 家裝 公司多了很多無謂的在線下單等繁瑣工作。更嚴重的是,很多互聯網 家裝 公司不具備裝修實操經驗,在施工合同、裝修過程中漏洞百出,極大的影響和破壞了互聯網 家裝 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和口碑。消費者以為等來的是高鐵,他們卻開來了一輛報廢汽車。因此,不管是599元/㎡、699元/㎡、還是399元/㎡;無論是一站式全包還是標準化半包,所有的互聯網 家裝 公司都應該恪守產品本身應有的底線,那就是讓消費者用起來安心、放心、舒心。
做品質比拼價格更值得互聯網 家裝 行業探索
縱觀在互聯網+領域做得很好的企業,價格只是他們拉近與消費者距離的一種工具,真正的成功精髓則是對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如小米的MIUI已經成為最易用的android操作系統之一,在鞏固市場領先地位的同時,小米又開始著手對手機硬件制造工藝進行提升。正是對手機軟硬件品質的持續關注和不斷提升,造就了小米在國產手機陣營中的領導者地位。可喜的是,已經有互聯網 家裝 公司開始注重對裝修品質的追求,希望用穩健、可靠的裝修效果贏得口碑,裝了么就是其中之一。裝了么深知,在 家裝 行業,對上游資源的有效整合是取得成功的必要非充分因素,要想真正贏得消費者信賴,就要打通 家裝 的最后一公里——施工。因此裝了么拋棄了空洞的概念宣傳,決心走一條品質 家裝 之路。為此,裝了么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決心建立從設計到主材、從施工到服務的“四位一體”聯合品質。
如今,裝了么已和上千家建材供應商及裝修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且憑借“品質為先”的裝修理念,贏得了西門子、科勒、海爾 家居 等一線 家裝 品牌的青睞,實現了 家裝 行業的F2C工廠直采模式,真正在 家裝 大宗支出——主材方面做到了質優價廉。同時裝了么對裝修公司和施工工人的嚴格考核和秩序培訓,也從根本上解決了“亂裝亂涂、偷懶耍滑”等裝修常見的不良現象。
對于裝了么堅持打造品質裝修理念,筆者認為裝了么已經走在正確的互聯網 家裝 道路上。因為互聯網 家裝 起到的是平臺作用,而在這個平臺上,不僅有裝了么,還有成百上千家建材品牌,“做品質、好品質”同樣是這些品牌的外在訴求。裝了么用“品質”成功塑造了一個價值共同鏈,有望在 家裝 領域率先實現和建材品牌、裝修公司的共贏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