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8/25 18:29:40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孫杰 實習記者 夏驊 編輯:中國家裝家居網
掛二手平臺無人問津,賣廢品一個才3元,不少市民為如何處理閑置小家電犯了難。記者調查發現,小家電回收正規渠道少且價格低,走街串巷的回收“游擊隊”看不上,而回收品類齊全的“正規軍”也在小家電回收過程中無錢可賺。

一些小區舉辦小家電回收活動,探索資源回收利用新模式。
咖啡機白送都沒人要
九成新的咖啡機,沒用幾次的電飯鍋、烤箱……張女士最近要搬家,清出一堆閑置的小家電。搬走吧,以后還是用不上,送去回收站又賣不了幾塊錢。
“九成新呢!如果當廢品賣了,怪可惜的。”張女士告訴記者,這些小家電有自己買的,有公司發的,還有朋友送的……為了處理這些小家電,她把小區附近的回收點問了個遍。各家給出的價格差不多:每臺小家電回收價在5元錢上下,沒有超過10元的。
“樓下回收站的大爺都不樂意收,最后索性扔掉了。”家住西城的姜女士新買了一臺咖啡機,原來的咖啡機不知如何處置:放在小區舊物群里送都沒人要,收廢品的師傅不愿意收。最后她只能把咖啡機扔到了垃圾桶里。
在十八里店鄉呂家營村的一處垃圾處理廠旁邊,記者遇到了收廢品的李師傅。他的三輪車里堆著一大捆紙盒子和零零散散的塑料瓶。當問及收不收小家電時,李師傅連連擺手,他指著車前的牌子說:“只收大家電,其他的賣不上價錢。多的話還能去看看,少的話不收!”三輪車扶手前,一塊白色牌子上寫著“高價回收冰箱、空調、彩電、電腦、電動車”,唯獨沒有小家電。
在龍爪樹路附近的一處露天廢舊回收站點,小家電同樣不受歡迎。這處回收點地上堆放著廢紙盒、自行車等雜物,旁邊一輛三輪車上掛著顯眼的“廢品回收”牌子。回收師傅說,大家電能上門收,可以順帶捎上小家電,但價格不高,就幾塊錢稍微意思一下。
“小家電我們收來也不好賣,還沒紙殼子好賣呢。”一位回收師傅說,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家電回收后,有些還能送到二手市場販賣,但小家電在二手市場上不吃香,所以他們也就不樂意收。

在木樨園一處回收點,大件家電按個收,小家電論斤收。貴一點的豆漿機2元一公斤,其余小家電都是1.5元一公斤。
全新小家電賣根“冰棍錢”
在南三環木樨園附近的露天停車場,記者找到一家收小家電的回收站。相較開著三輪車四處“打游擊”的回收小販,這處社區便民再生資源回收點位看上去比較正規。
20平方米的藍色集裝箱上標著“再生回收艙”的招牌,箱體覆蓋著環保公益廣告、宣傳語。集裝箱前停著一輛運輸廢品的卡車,車里已經裝進不少廢紙盒、塑料桶等。附近不少老人是回收點的“常客”。
回收點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回收的品類很多,除了傳統的“四機一腦”(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機和電腦),微波爐、銅鐵鋁、舊衣服、數碼產品、小家電等都要。“大件家電按個收,小家電論斤收。”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部分豆漿機含有銅線,能賣得稍貴一點,大概2元一公斤,其余各類小家電都是1.5元一公斤。
記者查詢到,這處回收站由北京首合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設立。像這樣的回收點目前在北京共有26個,主要分布在豐臺、朝陽和石景山。記者又來到位于方莊紫芳園二區內的一處回收點。小區居民將廢品送到這里,就可以兌換成積分。積分可用于買飲料,也能用于電動車充電,或抵扣物業費。
回收站的可回收物品價目表顯示,紙類每公斤60積分、塑料每公斤100積分、小家電每公斤100積分、鐵制品每公斤60積分。一個積分相當于一分錢。也就是說,小家電回收價格為每公斤一元錢。
“每個月大約能回收20件到30件小家電。”站點工作人員閆樹說,居民送來的小家電各式各樣,有從國外高價買回來的老音箱,還有包裝都沒打開的全新電水壺。“到這兒都只能按斤稱重,即使全新的小家電,在回收站也只能按斤當廢品賣。”他說,收到小家電會先送到暫存點,等達到一定數量后,再統一送去外地的拆解廠集中拆解。
“小家電確實不值錢。”在龍潭中湖公園西南門的愛分類回收站,一位工作人員說。在愛分類小程序中,記者看到,打印機、熱水器、飲水機、微波爐等家電一個的回收價格標注為3元至10元不等,才換一根冰棍。

愛分類小程序中標注了小家電的回收價格,熱水器、飲水機、微波爐等家電一個3元至10元不等,才值一根冰棍錢。
回收沒錢賺企業不積極
小家電回收生意為何沒人做?從業者認為,拆解回收小家電成本高、收益少,忙活一陣卻賺不到錢。
去年7月至9月,北京首合環境服務有限公司曾做過北京市“小舊家電回收日”試點活動,當時一共回收3.28噸各類小家電。這些小家電運輸到位于外地的廢舊家電處置企業生產線進行拆解。無害化拆解后,對環境的影響可以降到最低,同時再生原料還能提供給家電生產企業,實現循環再利用。
據介紹,這些小家電拆解后,最終共形成1350公斤廢塑料、500公斤廢鋁、580公斤廢鐵、100公斤廢銅電機,另有一些廢舊線路板、廢變壓器、雜線、邊角料等。
“如果算經濟賬,回收拆解小家電是很難賺錢的。”北京再生資源利用開發集團副總經理俞清告訴記者,小家電回收的前端成本高,比如回收站的場地租金和工作人員的工資,這對回收企業來說是不小的開支,再加上運輸、拆解的成本,算下來基本是賠錢買賣。公司也還在探索城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新模式。截至目前,企業今年已在不同小區舉辦超90場小家電回收活動,回收2300多件小家電。
從業者不愿涉足小家電回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記者了解到,對電視機、微型計算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等大家電,政府會給予一部分處理基金補貼。按照2021年最新的補貼調整通知,空調補貼最多,為每臺100元,其余家電根據種類和機型不同,補貼價格在每臺25元至55元不等。近年來大量出現的小家電卻無此類補貼。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永剛表示,目前“四機一腦”等產品列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基金補貼目錄,回收拆解效果比較好,每年有近8500萬臺此類產品進入有資質的規范企業進行拆解。其他種類的電器電子產品由于沒有進入基金補貼名單,在回收、拆解等方面需要較高的成本,盈利能力很弱。因此,回收利用企業的積極性不高,導致此類產品回收利用效果不佳。
回收體系建立需多方支持
“目前來看,單靠企業來解決小家電的回收問題確實很難。”俞清坦言,企業如果無法實現盈虧平衡,就不可能長期堅持下去。為了降低成本,企業在進行新的嘗試。比如,讓回收站實現“一站多能”,今后會逐漸在回收站引入一些果蔬、快遞等服務分攤租金成本。回收企業還將嘗試與小區物業合作,如讓物業人員“兼職”在小區統一回收,然后由回收企業定期裝運,收益共享。這樣,回收企業就能進一步降低前端回收的人員、場地成本。回收企業希望能得到政府、社區等方面的助力。比如,政府可給予回收企業必要的場地空間支持,降低企業的成本。社區可以和企業合作,低成本擴大定點廢舊小家電回收服務的網絡。
“依靠流動回收商販走街串巷回收,是目前各種廢家電回收的最主要渠道。”對目前小家電回收面臨的困境,潘永剛建議,在回收體系建設方面,目前還存在臨時儲存場地選址困難、回收車輛進城難等一系列現實問題。他建議,扶持當地回收利用企業,并在回收利用方面給予適當的補貼,為回收利用企業提供相應的場地、物流、路權等方面的支持。
“由單個環節來完全承擔起回收體系建設的責任是不現實的。”他認為,只有管理部門、消費者、生產商、分銷商、回收商、處理企業、社區、個體回收人員等多方結合起來,才能形成有效的小家電回收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