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以舊換新、家電下鄉兩大利好政策雙管齊下,極大地豐富了居民的家庭生活,同時完成了家電產業的彎道超車。經過市場機制的強力推進,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家電生產和消費數一數二的大國、強國。
如今,隨著第一批家電陸續走到了安全使用年限盡頭,在國際競爭、雙碳戰略的大背景下,中國家電產業又一次站上了風口浪尖。
這一次,同樣面對產銷兩端的挑戰,我們要如何實現雙贏?
消費者:換新家電消費需求向“智能化、個性化”傾斜
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消費者對于“老舊家電”并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家電能用就等于沒壞”這一觀點在消費者心目中相當常見,從側面凸顯出我國家電老化、舊化,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已經相當嚴峻。
業內專家表示,對于很多家用電器而言,超出有效使用年限,會出現性能嚴重下降、發生安全事故概率大幅提高等風險。比如,超期服役的洗衣機,線路老化,管道侵蝕,很容易發生漏水、漏電的風險;老舊的熱水器也存在著安全隱患。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極容易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繼續使用,則增加了能源浪費和使用成本,不利于節能減排。
20年間,我國家庭生活模式、風格也趨向于多元化。受諸多因素影響,近年來家電市場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階段,但從京東家電等渠道銷售數據來看,消費者對于個性化、智能化產品的需求量逆勢上揚,有增無減,充分說明消費升級的需求尚未充分釋放,需要產業上下游拿出過硬產品,完成國民生活中家用電器的升級煥新。
消費者在線下體驗新家電
我國是家電的生產和使用大國。更換能效落后、耗費更高的家電,無疑對環保做出了巨大貢獻。據統計,我國待更新家電超過2億臺,以消費能源總額計算,耗費極大。
另外,從環保角度來說,每回收一款電器產品,都會對減少碳排放作出相應的貢獻。根據北京綠色交易所測算顯示,以舊換新一臺冰箱,能減少30千克碳排放。
根據相關調研數據顯示,種植一棵樹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大約10千克,粗略計算,那么以舊換新一臺冰箱相當于種植了3棵樹。以舊換新作為綠色消費的重要抓手,不僅能夠節省用戶換新成本、激發消費者換新動力,還讓“舊物”不再是“廢物”,有效降低電器產品的碳排放量。
供給者:“渠道+以舊換新”模式順應發展趨勢
多年來,“渠道+以舊換新”模式順應了我國家電產業目前的發展趨勢,被廣泛地認為是極為有效的工具。從整個行業發展來看,不管是回收,還是拆解,每個環節所創造出的市場規模都將達到千億元級別。以空調為例,一臺廢舊空調可拆解出55%的鋼、17%的銅、11%的塑料、7%的鋁,拆解出的這些材料,經過加工就能成為可循環的新材料,廢舊家電的循環使用,也將帶來一定的產業效益。
對消費者而言,渠道提供換新服務,使消費者無需親自動手,全程無感完成換新過程,提升了使用體驗、釋放了消費潛力和需求的同時,也將超齡家電的隱患消弭于無形。數據證明,京東家電在2022年5月率先推出“跨品類、多件”以舊換新服務后,此后半年中以舊換新量同比增長400%,成為刺激家電銷售的強大新動能。以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大家電為例,2022前三季度,“三大件”線上線下市場整體增速低于10%,但京東冰箱、空調、洗衣機以舊換新訂單量同比增長分別是各自品類的27倍、30倍和33倍,此外有數據顯示,今年京東“618”家電家居以舊換新預售訂單量同比增長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