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以來,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充斥在一線市場的家電廠商競爭之中。讓眾多廠商感受到的是“焦慮”、體驗到的是“艱難依舊”。
不確定,這將是2023年中國家電產業在新周期發展中的唯一主題。
或許,很多家電廠商還沒有想明白,也沒有想去整明白,不確定性已經成為當前家電產業、家電市場和家電競爭的最大趨勢和潮流了。
置身一線市場,在家電圈看來,各種不確定性如今正在撲面而來。比如產品、市場、渠道、用戶、消費等,就是一輪的不確定性追趕著新一輪的不確定,唯一的不變就是“市場變化”的頻率和“消費變化”的力度,以及“廠商競爭”的內卷度,均呈現加劇的狀態。
比如說,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家電企業都在忙碌和奔跑,特別是各個家電企業的營銷負責人帶隊,包括市場、渠道、品牌、推廣等相關職能部門的團隊,都奔波在一線。多位業內人士告訴家電圈,今年上半年,在家電行業,空調品類的市場表現不會差,應該會創造最近5年來的一個高點。同時,來自一些冰箱企業傳遞的信息則顯示:渠道商家提貨熱情很高,超出工廠之前的預期,基本上都是超額打款和提貨。
但是,在這種熱鬧的市場局面,很多家電廠商卻公開表示:不完全正確。因為,這不屬于所有企業和商家,也不屬于全國各級市場,只是一部分市場和企業的情況。更多家電廠商目前所面對的市場局面還是:一、消費還是持續疲軟的,真正的用戶購買力并沒有出現全面的釋放;二、除了少數大中城市的消費外,在三四級市場上的消費樂觀估計也要3月份才會啟動,但仍然充滿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對此,有家電市場人士就認為,判斷今年上半年家電市場消費活躍的窗口期就在今年3月中旬。如果說,隨著2月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復蘇進入正軌,那么3月中旬消費購買力就會自然放開,相應的家電廠商促銷活動、讓利活動也會加大。最為重要的是,3月將是全年政策利好的集中釋放月,這必然會對家電為代表的消費品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價值。
由此,這也再度讓更多的家電廠商意識到,2023年的家電產業,特別是一線家電市場的關鍵詞,就是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在家電圈看來,與過去幾年的市場不確定性相比,變化集中在兩塊:一是,家電產業所面對的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中,利好的因素增多,像經濟復蘇、消費信心增加等,利空的因素有所減少,比如出行不便、服務受限等;二是,家電廠商面對“不確定性”態度也在生變,過去是緊張、焦慮和不安,而如今則是在變化中尋找規律、找到企業的確定性。
那么,對于家電產業、家電企業,以及市場競爭格局和走勢,今年不確定性因素又存在哪些方面?在家電圈看來,主要有三個維度:
首先,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用戶群體
目前,對于家電廠商來說,一線市場的消費群體存在兩個維度的變化:一是用戶的購買能力;二是用戶的消費信心。
前者的購買力,從整體宏觀來看,居民儲蓄增加,說明用戶的整體實力沒有問題;但是具體到不同層次、不同城市、不同收入群體,家電廠商發現,還是存在著消費群體購買力的“分化”:一極是高端消費不受影響,另一極是低端則是剛需,只有中間層受到擠壓。當然,不同階層的消費能力,一直處在動態的變化之中。
后者的消費信心,則是完全主觀性的因素,既受到外部宏觀經濟震蕩的影響,也受到家庭經濟收入波動的影響。這種主動權并不在家電廠商的手中,并不是廠商簡單的促銷讓利就能刺激消費購買力的,還是要靠“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因素。
其次,最多的不確定性,來自零售渠道
渠道這幾年對于家電產業來說,不只是從過去的大渠道加速碎片化分解,同時渠道的形態、門檻也在被持續瓦解。
過去家電批發零售渠道,是存在著很高的資金、人員、品牌授權等諸多門檻。沒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商業人脈,以及團隊,是很難在家電零售市場扎根落地的。但是,如今不只是家電企業可以直達用戶進行零售,還可以直達零售商合作。背后就出現了直播賣貨、內容賣貨、社群賣貨,甚至朋友圈小程序賣貨等各種分散在電商網店、實體店之外的“小而美”渠道。
面對如此多的渠道,家電企業最大的難題就兩個:一是,選擇誰,不選擇誰,如何平衡、如何抓大放小,如何在出貨規模和產品結構找到平衡點;二是,在渠道形態、模式、內容持續變化中,根本是用戶需求的變化,廠商如何順勢而為,保持與渠道的與時俱進,需要實時判斷。
再者,最難的不確定性,來自商業競爭
一線家電市場的競爭局面,在最近幾年巨頭和中小廠商的亂戰中呈現一輪高度“內卷”局面,不只是激烈且持續白熱化。
競爭是動態的,競爭更是相對的,既有大企業、大商家之間的市場份額等商業地盤爭奪戰,又有不同家電廠商在不同渠道、不同市場之間的內卷。這種競爭已經成為家電廠商的標準動作,則意味著大家只能參與響應,而無法繞開和回避。但競爭一直呈現持續變化,相關廠商不是在競爭中勝出,就是在競爭中退出,所以這是一場“生死大戰”,更是一場“智慧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