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帶來消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對于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
曾經,多少年前,每個家庭的電器產品,有冰箱、電視、洗衣機就已經非常好的,而如今,智能化家電已經成為標配。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每個人也變得比之前懶了,動手能力不斷下降,甚至于收拾屋里衛生,都要靠掃地機器人來完成。
那么,在如此多電子產品興起的時代下,那些老模式下的產品,是否大家還能記得,那些廠家是否還能有記憶。
這樣一個電視巨頭,作為曾經國產家電最大的巨頭企業,曾經蟬聯二十年的銷售冠軍,如今卻淪落至賣樓自保。

提到電視,我們大家都是了解的,但是現在很多家庭,對于電視的需求量不是特別高,因為很多人覺得電視沒用。
畢竟智能手機的使用上,就可以很好的完成電視的作用,現在大家也紛紛觀看網絡電視,更是使用手機即可完成。
基本上,很多家庭買了電視,都是為了放在那里,有一個電視的位置,甚至于一年都不會打開一兩次。
曾經幾十年前,電視是一個非常奢侈的產品,誰家能夠買電視,很多人都會羨慕,但是如今電視已經成為讓人排斥的一個產品。
殊不知,一直都依靠銷售電視產品為主要產品的企業,也紛紛受到了電視滯銷的影響,出現了營收下降的難題。
作為曾經的國內家電銷售巨頭長虹,也更是因為這樣的情形,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造成自己出貨量嚴重下降。

對于,國內電視市場來說,也不是徹底的失去存在的意義,而是進入了一種相對比較軟綿綿的狀態。
仿佛,我們所說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對于需求量還是有一些的,2021年我國的電視銷售量在3800萬臺左右。
這樣的銷售量,是全部的電視品牌完成,如果說把各品牌分為不同的區域,那么小米和海信占據有利位置。
然而,作為曾經蟬聯20年銷售冠軍寶座的長虹,已經到了第二陣營中,落后的成績讓很多人不敢相信。
曾經,在八十年代非常紅的電視銷售企業,擁有自己的新興品牌,在電視市場上有著非常高的成績。

長虹的品牌效應是非常高的,很多家庭在購買電視產品的時候,都會首先選擇長虹,越是這樣越成為領頭羊。
1994年的時候,長虹更是走上了上市的道路,上市后的長虹仿佛踩上了順利步伐,發展更是突飛猛進。
這個時候,長虹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就是打算要壟斷電視行業,于是與很多企業簽訂供貨合同。
其實,這些企業就是各個彩色顯像管企業,長虹本來以為自己與國內眾多彩色顯像管企業,簽訂了供貨協議。
就會讓其他家電企業,沒有彩色顯像管購買,這樣自己的產品變成市場上唯一的產品,一定會賺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長虹的這個打算錯了,在自己簽訂了許多購貨協議后,非但沒有讓其他企業沒有彩色顯像管使用。
反而,自己簽訂的眾多協議,讓長虹的庫房出現了彩色顯像管的大量積壓,庫存積壓資金回籠過慢。
一時間,長虹出現了資金運轉困難,幾十億的資金占用在庫存上,長虹方面打算從別的方面來扭轉局面。
因為,此時的長虹已經上市,并且與海外國家開始展開合作經營,長虹與美國企業進行合作的經營模式。
此次合作,長虹選擇賒銷的方式,賒銷賣貨在本就資金困難的長虹,更是一度出現了非常大的資金問題。

這種情況下,長虹只能是自己墊資,但是美國企業的資金卻一直以種種理由,無法正常的回籠。
造成長虹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資金缺口越來越大,為了彌補這樣的局面,長虹把所有的任務都壓到等離子屏上。
沒想到的是,在等離子屏上,長虹最終仍然是以失敗而告終,因為等離子屏足足虧損近40億元。
為了能夠彌補一定的虧空,長虹最終賣掉了在上海的長虹大廈,雖然出售固定資產的資金,不能全部彌補。
但是,對于長虹來說,也就只有這個資產可以出售,能夠見到一定的資金回籠,不知道以后的長虹是不是能夠翻身,長虹這個品牌還能不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