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現在消費者購買掃地機器人的意愿沒有前兩年那么強了。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掃地機器人零售額同比增長9%,但銷量卻下滑了28.3%。
掃地機器人銷量慘淡的同時,曾被譽為“掃地茅”的石頭科技,股價從2021年每股千元直降至如今的200多元,市值跌去近700多億 ;同時,家用掃地機器人一哥——科沃斯的市值較上年高位也折損近千億。
市場對掃地機器人企業的定位,似乎從“高科技”變為了“小家電”,消費者對掃地機器人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下半場的故事,這些企業要怎么講呢?
未井噴的市場
歷史數據顯示,掃地機器人的爆發始于2019年。這一年,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從63.5億元一舉躍升至84億元,創下歷年最高增幅。從當時的消費者畫像來看,生活于一線、新一線城市的中產家庭,是其主力用戶群。
當時,多家投行、券商都在研報中指出,快節奏的生活、懶人經濟的興起提升了掃地機器人的吸引力。但科沃斯、石頭科技等先發企業的偏高端定位、較高的產品售價以及尚未普及的消費概念,把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獨身人士擋在門外。聚焦高端市場和中產階級,成了那個階段的行業共識。
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科沃斯銷量最火爆的地寶系列掃地機器人平均售價在1500-5600元之間,石頭科技的T4、T7等爆款產品售價則集中在1699-4799元之間。云鯨產品線沒有科沃斯和石頭科技那么豐富,更聚焦中高端市場,賴以成名的小白鯨系列首發起售價就達到4299元。
直到性價比之王小米、美的殺入賽場,才將掃地機器人的價格壓低到千元以下。但從前文提及的市場份額中就能發現,科沃斯、石頭科技仍占據市場主力,可見核心消費群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然而,中產家庭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且消費者的增長遠比不上品牌、產品的井噴速度。同時,經濟下行導致消費低迷,一定程度上掃地機器人已經很難吸引新的消費受眾。
奧維云網分析指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掃地機器人行業開始進入額漲量跌的增長困境,到今年上半年,產品均價進一步提升,再次拉大了量額之間的差距。從本質來看,主要與掃地機器人行業集中度過高有很大關系。當前頭部企業都在享受價格紅利階段,行業尚未出現攪局者的前提下,絕大部分企業都不愿意打破現有局面。
因此,在整體大環境不好的背景下,以高價格推動產品進一步向下滲透可謂難上加難。該機構分析,下半年,壓力重重,通過價格下探、觸達新群體、拉攏新用戶,才能打破僵局,激發購買需求的進一步釋放。
企業告別高增長
消費端的疲態,更直觀的反饋是企業的業績表現。
科沃斯前三季度累計營收為101.25億元,同比增長22.81%;歸母凈利潤11.22億元,同比下降15.65%。
今年第三季度科沃斯則持續增收不增利,實現營收33.02億元,同比增長14.4%;歸母凈利潤2.45億元,同比下降48.94%。面對接近腰斬的凈利潤,科沃斯對此解釋稱,主要系宏觀因素影響,消費增長動能減弱,市場投入產出下降。
梳理公司經營成本不難發現,科沃斯支出的重點在于銷售費用,前三季度該部分開支同比增加了9.57億元,支出增幅達50.55%。困于銷量難以持續快速增長,此前為開拓市場、打出知名度的宣傳投入成了無法停止的“沉沒成本”,極大地拖累了短期利潤。
另一方,石頭科技日子也并不順利。前三季度石頭科技營收43.92億元,同比增長14.78%;歸母凈利潤8.55億元,同比下降15.85%。
僅看三季度數據,石頭科技營收凈利潤雙雙下降,實現營收14.69億元,同比下降0.65%;歸母凈利潤2.38億元,同比下降34.54%。
對此,石頭科技在財報中表示,凈利潤下降主要系公司擴展海內外市場,增加廣告和市場推廣投入所致;而經營活動現金流下降66.32%,主要系公司為四季度促銷增加備貨、增加宣傳投入所致。
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上游原材料的漲價影響仍在持續。銅、鋁、鐵等上游原材料和芯片的缺貨漲價都導致了掃地機器人的生產成本明顯增加,這也在客觀上使得企業凈利潤有所下滑。另一方面,隨著產品研發技術的迭代放緩,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依靠廣告獲得市場,也導致競爭更為激烈。
實際上,今年家用掃地機器人市場不景氣大家有目共睹,有不少從業者表示,根本原因是家用掃地機已經到了瓶頸期,前幾年靠著品類創新和技術紅利帶來的高速增長,無法再持續。
總的來說,目前的家用掃地機器人,屬于改善型消費——即便沒有,對工作生活影響也不大。并且,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掃地機器人只是工具,清潔效果及效率是真正核心,而當前在掃地機器人上加載的各種傳感器、AI功能,無疑增添了許多成本,一些消費者并不愿意為此買單。
頭部廠商求變
在市場發展放緩、底層技術難以突破的背景下,頭部廠商也紛紛各顯神通求變。
例如,科沃斯由C端市場向B端市場邁進,由室內場景走向生產場景。10月末,科沃斯發布了新品智能割草機器人GOAT G1及全新商用清潔解決方案DEEBOT PRO K1、M1。據介紹,GOAT G1將于明年3月進入中國及歐洲市場,從使用場景來看,歐美市場是智能割草機器人最大的市場。
科沃斯的變法還專注于清潔市場,而石頭科技的步子就邁得有些大了。
據多家媒體報道,石頭科技創始人兼CEO昌敬的造車項目洛軻汽車,已完成約2億美元D輪融資,項目估值20億美元,領投方是美國對沖基金Coatue,紅杉資本、IDG資本等知名機構也跟進了投資。
據悉,洛軻汽車首款車的定位對標奔馳G系列的越野車型,希望借助增程技術,單次續航突破1000公里。洛軻汽車的首款車預計2023年上市,定價30萬-50萬元區間,昌敬的想法是在增程越野車這個細分市場打出爆款。
不過,市場多數人士并不看好。不少人對石頭能否造車持懷疑態度,畢竟造車成本遠高于掃地機器人,前期完全是“燒錢”,石頭一無技術基因,二無小米的資本實力,三無造車經驗,要入局汽車行業,非常困難。
不管成功與否,造車一事本身就釋放出石頭想要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信號,甚至在未來會重新調整經營重心。
兩巨頭之外,追覓也傳出做商用清潔的消息,但據從業者爆料,其商用團隊負責人王亮已經離職,團隊被裁,也沒有推出產品。
而云鯨,雖然沒有傳出業務調整的消息,但在組織架構方面卻做了許多調整。
從長期來看,掃地機器人市場會伴隨著技術成熟、成本下探以及消費升級而進一步擴張,但眼下掃地機器人企業確實需要另一座“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