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是空氣凈化器爆發的催化劑,卻也讓空凈市場滑入悲哀之境。

自2012年以來,霧霾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空凈市場爆發式增長。2015年,柴靜的一部《穹頂之下》更讓人們對霧霾危害性的關注達到了頂峰。這一年我國空凈市場零售額增長數據高達162.7%,是空凈市場最瘋狂的一年。
而隨著我政府大力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后,各地市環境治理、工廠防污等舉措逐漸列入政府考核,全國眾多地區空氣質量明顯好轉,消費者對霧霾的恐慌程度得到緩解,相比以往恐慌性、應急性購買的消費者大大減少。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9年1-4月凈化器零售額達29.4億元,同比下滑21.5%,零售量達139.3萬臺,同比下滑18.1%。可見在大部分家電品類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空凈銷售下滑更為明顯,行業處于低潮期。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的低迷導致空凈市場的大規模洗牌,進入快速淘汰階段。有數據統計,至2018年10月份,空氣凈化器品牌數量由816家降至530家,有超過35%的品牌退出了空凈市場。
誠然,空凈市場正遭遇萎縮,那么看似一潭死水的空凈行業,未來就沒有轉機,沒有可挖掘的潛力嗎?
有人用“成也霧霾,敗也霧霾”來形容空凈市場。而霧霾治理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的地區也存在差異。未來污染天氣仍然會存在,而且不排除個別地區還將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這必將會帶動空凈的銷售。
當然如今空凈靠天吃飯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市場整體進入深度調整期。空凈企業積極摸索市場的出路。
我們都知道即使室內沒有PM2.5,隱藏在室內的空氣污染物一點也不少,如家裝材料隱藏的可揮發有害氣體(甲醛、苯、TVOC)、室內微生物污染(細菌、真菌,霉菌),將給身體健康帶來威脅,甚至比PM2.5還嚴重。空凈企業也因此將發展重點從去霧霾等環境污染物轉向除甲醛等室內污染物。如今除甲醛、除異味、殺菌凈化等多元化的功能賣點的空凈銷售逐漸升溫。
在產品探索方面,空凈企業更是加大了研發投入。跨界型產品(與風扇、暖氣結合的空氣凈化器)、空凈+新風的全屋空氣智能循環系統紛紛成為企業嘗試的方向。
可見如何切實有效果的凈化室內空氣、滿足用戶需求,已成為空凈行業下一步發展的“新命題”。
另外市場培育或將為空凈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目前我國空氣凈化器過濾器替換率極低,消費者還未養成定期更換過濾器的習慣,因此企業在實現銷售的同時,如何更好地培育客戶更換過濾器使用習慣將成為企業從行業中分取一杯羹的為數不多的機會點。
奧維云網數據預測,2019年空凈市場雖仍然處于下行趨勢,但降幅有所收窄,2019年全年市場規模將下滑至103.9億元,同比下滑10.9%,樂觀情況下2020年可能實現小幅度回暖。
空凈行業爆發自霧霾,但是要更長久地、良好地發展要靠人們的室內空氣質量與健康的意識全面提升。而人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是會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居民健康生活意識的提高兒自然上升,所以空凈行業的未來發展空間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