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間,藍思科技(300433.SZ)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上半年虧損1.24億元-1.7億元,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損益對當期凈利潤的影響約為1.96億元。
對于業績下降的原因,藍思科技指出,主要受到消費電子行業動蕩,各項費用、成本增長等影響。
不過,面對2019年上半年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全球貿易摩擦頻現的不利背景,藍思科技經營依舊穩健,公司采取了積極的市場策略,帶動了收入同比上升。
一方面,公司加大了對國內品牌客戶的創新支持與供貨保障,國內外品牌中高端手機前后蓋3D玻璃產品的銷量顯著增多;另一方面,公司在智能穿戴設備、中高端車載設備等相關領域的產品也實現了較快增長。
業績磨底期“苦練內功”
智能手機行業的“寒冬”引發產業鏈上下游業績波動。
由于智能手機的使用壽命較過去更長、部分中國用戶觀望到2020年更換為5G手機、全球欠發達地區的手機普及率升高但增速放緩,以及不斷上漲的售價等原因,中高端產品的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1.86億部,同比下降 5.1%,其中4G手機1.78億部,同比下降4.2%,在同期手機出貨量中占比95.6%。
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1.72 億部,同比下降1.8%,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2.7%;智能手機出貨量1.78億部,同比下降 4.3%,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5.4%,其中 Android 手機在智能手機中占比92.7%。
面對市場需求下滑,A股多家智能手機上游零部件供應商中報業績都有所下降,wind數據顯示,申萬三級電子零部件制造板塊、23家已發布中報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不少處于“略減”或“虧損”的狀態。
國內消費電子細分領域龍頭、玻璃第一股藍思科技業績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藍思科技表示,上半年,由于消費電子行業經歷了動蕩發展,致使行業競爭加劇,行業規模整體承壓,導致公司產能和高交付率優勢在報告期內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人力成本、折舊及財務費用有所增加,公司產品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短期內出現了利潤虧損。
但與此同時,藍思科技也指出, 2019年下半年,公司主要國內外客戶的新產品將陸續發布,公司的產能將得到較好滿足。公司將繼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降成本、促交付、增效益,鞏固公司在行業的領先地位,充分發揮產能和高交付率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爭取實現較好的業績。
事實上,對于消費電子行業的巨變,藍思科技早有準備,“苦練內功”多年。
近年來,藍思科技不斷加大研發,審慎研判市場情況,推出了諸多創新、高品質的產品,在藍寶石、精密陶瓷、3D曲面玻璃等領域提升了公司智能制造能力和穩定了較高的產品交付率。
2016年度至2018年度,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13.84億元、15.76億元、14.80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09%、6.65%和5.34%。
現藍思科技已經具備了成熟的藍寶石長晶設備制造、藍寶石生產、后段加工的全產業鏈生產制造能力,精密陶瓷粉體原材料及胚料制造、燒結、后段加工能力,3D曲面玻璃、以及精密金屬結構件、生物識別模組、觸控模組等核心零部件的高質量批量生產能力,形成了整體生產鏈的產業協同與智能制造體系。
這些產品不僅用在智能手機領域,也大量用于可穿戴設備、平板電腦、筆記本、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等各個細分市場。
智能穿戴高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個細分領域中,可穿戴設備無疑是發展最快、增速最高的領域之一。在智能手機的磨底期,穿戴設備正以超乎尋常的增長速度,成為藍思科技有力的業績支撐。
根據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 年一季度,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4960萬臺,同比增長 55.2%。
其中,蘋果Apple Watch、Fitbit 等穿戴設備全球出貨量為1280萬臺,同比增長 49.5%,市場份額占比達到 25.8%,位居第一。小米與華為占據第二和第三位,出貨量分別為660萬臺和500萬臺,三星與Fitbit 排在第四和第五位,出貨量分別為430萬臺和290萬臺。
據悉,在可穿戴設備市場中,手腕穿戴設備的市場份額為63.2%,而耳戴式設備的市場份額較小,為34.6%,但同比增長更快。耳戴式設備同比增長了135.1%,而手腕穿戴設備同比增長了31.6%。
在智能手機出貨量表現不佳的背景之下,Watch、耳機等穿戴設備出貨量卻依然保持較高增速,市場在初始階段就已進入快速迭代期。IDC預測,2020年全年中國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將超過8900萬臺。
有業內人士指出,以藍思科技為代表的國內深度布局可穿戴的核心供應商,有望受益于智能化創新趨勢,迎來超預期的訂單和業績增長。
據悉,上文IDC公布的幾大智能穿戴設備品牌廠商,均為藍思科技的客戶。
近年來,各大消費電子產品廠商持續加大對智能手表、智能腕帶等穿戴式設備的投入,消費者對隨身可穿戴的具備獨立通訊功能、健康監測功能的設備表現了濃厚的興趣,血壓監測、心率監測、運動量監測、獨立通訊功能、更持久的電池續航已經逐步實現。
根據2018年年報,藍思科技的可穿戴產品業務實現了較大增長,有望獲益于行業持續的高速增長。隨著網絡通信技術和相關硬件的發展,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正在到來,可穿戴設備作為新型廣泛使用的智能終端,將集成更多的功能,應用到更多場景,預計可穿戴產品業務前景可觀。藍思科技前瞻性的將其提到了戰略發展高度,積極布局可穿戴設備領域,為搶占藍海市場打下技術和產能基礎。
2019年,藍思科技將繼續推進技術研發、生產自動化、落實新產能建設,創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將挖掘內部潛力列為工作重點,積極做好技術和產能準備。
5G新機遇顯現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5G商用加快,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智能可穿戴設備,都將迎來蓬勃生機,消費電子行業旺季將逐步到來。
在智能手機領域,5G手機帶來的替代性需求將打破當前存量需求缺乏的局面。
根據Canalys日前發布的對 5G 智能手機最新全球預測,5G 手機在2023年將達到近 8 億部,占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51.4%,在5G 全球商業發布五年后超過 4G 智能手機。
2019年至2023年期間的CAGR(平均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79.9%,而供應商將在2023 年年底前向市場交付近19億部5G智能手機,其中大中華區將占34.0%,其次是北美和亞太地區,分別為18.8%和17.4%。
華創證券認為,5G推動的行業內生復蘇需求邏輯,Q3為傳統電子旺季,第一波5G換機潮有望在Q4末到來,板塊估值中樞隨著產業復蘇邏輯的不斷發酵有望逐步抬升,我們認為手機行業最壞時候已經過去,后期單月數據或有反復,然整體向上趨勢確定性較高,且隨著5G換機潮的逐步臨近,整體復蘇趨勢有望加速。
供應鏈相關人士也指出,5G時代即將到來,消費電子產業應勤修內功,做好準備迎接5G的到來。隨著5G技術應用的普及,手機終端將迎來升級換代,消費電子行業將迎來第二輪創新的核心動力。
對于藍思科技而言,換機潮帶來防護蓋板玻璃的大量應用。由于5G信號、無線充電、外觀等方面的需求,雙面玻璃、精密陶瓷等藍思主營業務將得到較大發展。在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化領域,銷量高速增長的態勢也將繼續強化。
有業內人士認為,可穿戴設備作為物聯網的重要入口,將在5G+IoT時代扮演重要角色,設備種類也將趨于多元化,在5G的推動下,可穿戴設備銷量增長可期。
5G+時代不僅僅是萬物互聯,更是萬物互融,未來智能穿戴設備將迎來快速發展期,為了配合終端推進手機周邊的智能化產品來更好的切入5G市場,藍思科技將適度調整產業發展方向,積極布局智能穿戴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