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作為最先加入OLED陣營的中國彩電品牌,創維宣布將55寸和65寸的OLED電視價格分別直降4000元和5000元至7999元和15999元的價位,并提出“今年讓100萬中國家庭用上OLED”的新目標。

據中國家電網記者了解,OLED電視自2013年首次推出后,以北美、歐洲、日本等地區為中心,一直引領高端電視市場并有較高的認知度。根據市場調查機關IHS數據顯示,2018年OLED電視全球銷售額達65.3億美元,去年全年的增長率達58%。
創維也于2013年推出中國首臺OLED電視,盡管中國的OLED電視市場創維獨占鰲頭,但相比北美、歐洲、日本等市場,OLED電視在中國市場的認知度和普及度十分低,2018年中國市場OLED電視的占有率比預期低,只有15萬臺-20萬臺的量,這種市場局面與OLED面板產能供應不足、市場運營成本較高有直接關系。
“大家今天都知道OLED好,但是OLED最大的缺點就是貴”,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志國也坦言OLED在價格方面的“不接地氣”。
那么既然OLED推廣如此之“貴”,創維為何還要寧可虧損也要做OLED普及?
據王志國介紹,一直以來在推廣OLED電視上,品牌方都是給渠道等環節高返利的,今天創維降價4000元,實際上能做到這個降幅空間有幾個方面的因素:首先肯定是縮小渠道返利來做普及,第二在創維內部全部“零回報”來做OLED普及,第三,將創維品牌上的投入直接用到OLED普及上。
實際上制約OLED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加入OLED陣營的彩電品牌積極性并不高。盡管加入OLED陣營的彩電品牌由2014年的3家增加到2018年的15家,但除了創維似乎更有積極性以外,其他國產彩電品牌在OLED上一直是“淺嘗即止”的狀態。
相反,這幾年彩電品牌在液晶上一直保持著創新與廝殺并存的兩種狀態,先后有ULED和QLED產品推出,甚至在創維此次降價普及OLED的動作之前,友商海信推出了依然不離液晶本質的“疊屏電視”試圖證明液晶在“黑場”方面直接比肩OLED的存在感。當然,價格戰在液晶電視上也有愈演愈烈之勢,整個液晶市場因為持續的低價競爭陷入到價值谷底,各個彩電品牌在液晶上無利可圖卻又為了守住市場份額而繼續在價格上肉搏。
王志國認為,液晶長期的創新都是為了接近OLED,以厚度為例,在過去的20年中LCD厚度從最初的60毫米發展到9.9毫米,一直到2019年整個LCD電視停留在7.9毫米沒有辦法進一步縮減,是因為它背光發光的瓶頸無法在突破。反觀2014年OLED電視上市時厚度就是4.9毫米,2017年的時候厚度做到了3.6毫米,這個數字還可以減少。
“整個(液晶電視)行業創新讓消費者得到最便宜的機器的同時,創新成本太高了”,王志國直指彩電企業的“有苦說不出”,“即使是雙屏電視(意指疊屏)看起來效果得到了提升但是成本無法下降的原因,是因為它本質需要兩塊屏幕。”

還有一個看起來令人倒吸一口涼氣的殘酷現實,就是在中國55寸電視市場結構中,整個7000元以上的市場接近消失的邊緣,導火索就是慘烈的價格戰已經讓消費者只接受1999以下的55寸低端市場。
“低端市場逐步擴大的過程當中高端市場全部消失,產業全部下沉沒了,這才是我們的危機。所以一個行業高端市場逐步縮小所有用戶的關注度都會下降,如果不進行重塑一定會消亡”,王志國坦言,這也是為什么創維通過普及OLED要重新開辟一條賽道的最關鍵的原因。

今年下半年,LG Display廣州8.5代OLED生產線計劃于第三季度實現量產,這條線的設計產能為6萬片(玻璃基板),其滿產后,加上LG Display韓國坡州10.5代OLED生產線產能,LG Display全球總體產能將翻番至13萬片,這將為OLED進一步快速擴大市場份額夯實基礎,也勢必為中國OLED市場提速。目前,LG Display也在中國五大地區、16大城市開展OLED燎原之旅推廣體驗活動,覆蓋全國重要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讓電視廠商、渠道以及媒體和消費者對OLED有更直觀的認知和體驗。
很多人認為,創維已經跟LG Display深度綁定合作,勢必在OLED屏的獲取成本上比別人有優勢,王志國最后這樣說,“再強調一下,大家問會不會LGD對創維有特殊的支持,LGD在中國區域推廣OLED以后成本一定會下降,這是常規的趨勢,但是不是只對創維下降,我跟LGD特別強調給到創維的成本就是給到所有品牌的成本,這一點將來可以跟各個品牌去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