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百戶家庭冰箱擁有量已達97臺,增量空間觸及天花板后,如何撬開消費者換新升級熱情以及開拓嶄新空間,成為擺在產業面前的“新常態”。
博弈保鮮“新常態”
“新常態”下,中國冰箱市場的博弈已經從拼價格、拼營銷轉向拼實力。有家電分析人士以日本市場做了對照,從大約10年前日本冰箱市場進入飽和狀態,隨后其每年內銷出貨量保持在430-450萬臺左右,年際波幅很小。而今天,中國冰箱市場也進入了類似的“穩態”。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冰箱內銷數量觸及5600萬臺峰值,隨后經歷三年回調期。從2016年起,行業開始圍繞4500萬臺范圍小幅波動,2016年實現內銷量4731萬臺,2017年實現4480萬臺,2018年實現4500萬臺。而對照日本產業路徑,在家庭冷藏冷凍基本剛需滿足后,產業競爭邏輯開始回歸用戶核心需求。鑒于冰箱行業最核心的壓縮機、制冷劑等技術進化是一個緩慢過程,行業內暫未出現“顛覆性”概念。目前,大家殊途同歸于冰箱保鮮性能的提升上。
不過,關于保鮮的宣傳語令人眼花繚亂,諸如離子保鮮、VC保鮮、控氧保鮮、微晶保鮮、零度保鮮等往往讓消費者不知所措。從而,消費者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保鮮技術哪家強?”而導購員自然是“王婆賣瓜”,紛紛都夸自家好。
在海信冰箱預研工程師王海燕看來,冰箱保鮮往往是多種技術的結合。她表示,冰箱保鮮技術直白來講便是運用低溫、空氣隔絕、增加抗氧化物質等物理、化學處理方法,延長食物保存期限的一個過程。“食物的腐敗主要是受微生物侵襲、自身酶活動等因素,導致營養成分分解、腐爛,尤其魚類等冷血動物體內酶的催化作用較強,感染微生物會加速其變質,而冰箱的作用就是根據食物腐敗的特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儲藏時間延長。”
王海燕對目前主流的保鮮技術進行了大體歸類。包括:
零度保鮮,即利用精確的控溫技術,使間室溫度無限趨近于0℃來儲藏食品。“0℃是個很神奇的臨界點,當溫度無限接近0℃但不低于0℃時,能夠保證食品既不結冰又能抑制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和營養物質流失,比較適于鮮肉、魚肉、果蔬等易腐敗食品的保存。”在2011年前后,博西家電首先推出“零度保鮮”概念;其后行業紛紛跟進,并演化出冰箱“變溫倉”的概念。不過,據博西家電研發高層人員介紹,零度保鮮的精髓在于“無限接近”,只有博西家電等少數企業能夠做到將溫差精確控制在±0.1℃之間,其他諸多宣揚“變溫室”的溫度變化多在±(1~2℃)之間,單就溫控能力,便能考驗產品高端與否以及企業底層技術設計的“真功夫”。
真空保鮮,即利用真空泵抽取容器內的空氣,將食品封閉在一定空間內,創造低壓、低氧環境。通過抑制氧化反應和微生物成長,可以達到保鮮食品的目的,同時防潮防霉。海爾和其他品牌宣傳的干濕分儲便是利用該原理,實現茶葉、山珍等干貨的儲存。

同樣也是通過抑制食品氧化反應延長保鮮的還有卡薩帝MSA控氧保鮮技術。在AWE2019展會上,卡薩帝展現了多款搭載該技術的產品,其起步價格段在1.5萬元以上。控氧技術能夠將食材保鮮時間延長8倍左右,有小紅書用戶分享了普通冰箱和控氧保鮮冰箱環境下,新鮮胡蘿卜切片的對比照(如圖),視覺效果比較富于沖擊性。海爾技術人員告訴中國家電網,控氧保鮮的核心在于搭載富氧膜,可以控制氧氣和氮氣的滲透速度,從而調整儲藏室內兩種氣體比例,延緩細胞新陳代謝。“這一技術不僅是海爾原創,同時也是海爾‘群創’智慧的體現,調整氮氧比例的方法有數十種,但能夠用在冰箱上的很少,通過HOPE平臺用戶們的‘獻策’,我們選擇了富氧膜。”
比較流行的還有靜電場保鮮,即利用高壓靜電,產生特殊電磁靜電波,與食品中的水分子發生共振使其活化,同時提供空間電子能,利用氧化還原反應減少營養物質的損耗,實現延長食物保鮮的效果。日系品牌松下、夏普,國產品牌容聲、帝度、美菱等都曾將靜電場作為主推技術,如各種納米離子、水離子等。
2018下半年,鉑金凈風技術重回消費視野。創維等在2013年前后曾重點推廣過該技術,但未引起多少市場反響。2018年,博世家電再推帶有鉑金凈風系統的新品冰箱,獲得了較好反響,大約與消費環境的升級有關。鉑金凈風的核心在于利用珀金離子和銀離子配合,通過對冰箱內空氣的循環過濾達到除菌和凈化空間的效果。消費者大多有這種體驗,一旦冰箱放置過食物,無論如何清洗、放味,甚至敞開空置幾個月,都有氣味縈繞不去。而鉑金凈風,可以有效凈化存儲空間,避免味道殘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用戶對于“異味”的痛點。
2019年,TCL推出定價超2萬元的高端新品。其主推科技“藍點倉”,便是運用物理金屬材料,迅速降低肉類等食材溫度,實現速凍保鮮,該技術源自于遠洋捕撈船。而速凍保鮮,也是保鮮技術的一大分類,即采用加強換熱、加快冷凍速度等方式,使肉類快速通過0℃ -5℃冰晶生成帶,形成較小冰晶,避免細胞膜破壞。冷凍速率越快,細胞內形成的冰晶越小,解凍后營養損失越少,可更好地保持肉類色澤、粘彈性,降低汁液流失率。
還有一種源于遠洋捕撈船的技術,即冰溫保鮮,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在日系冰箱中首先得到應用。2019年,美的在收購東芝白電的基礎上,推出“微晶一周鮮”產品。所謂冰溫保鮮,即將食品控制在0℃到食品的凍結溫度點范圍內進行儲藏,處于冰溫帶能使食品組織細胞不凍結,細胞結構不被破壞,相當于進入“休眠”,從而降低細胞新陳代謝,能量消耗降至最小。
從應用技術到底層技術
近年來,在冰箱領域,中國企業正在從關注實際應用轉向關注底層技術研究。有家電分析人士告訴中國家電網,曾經中國白電產業只是跟隨者,既然貼牌代工就能賺得豐厚利潤,那么在很多技術上,只要循著“前人的腳印”就可以了。但是,隨著產業由大到強目標的確立,在原創和顛覆性技術上,我們已經無法以他人為師,必要的基礎性、底層研究是產業亟需補足的一課。
譬如,2018-2019年,中國冰箱行業掀起“薄”風暴,即采用真空絕熱板代替傳統聚氨酯發泡劑。福建賽特新材研發部總監謝振剛介紹說,將真空絕熱和微孔絕熱結合,其絕熱性能可以達到同等厚度傳統絕熱材料的10倍,因而也成為目前運用于冷藏冷凍設備中最先進、最高效的隔熱材料。在美菱2019“全面薄”冰箱發布會上,中國家電網記者親自見證了現場切開的冰箱板壁和傳統板壁的對照,粗略估計,薄板壁僅是傳統厚度的一半左右。同等體積下,薄冰箱不僅內部容積更大,同時經過結構優化,基本實現了“貼墻”放置,釋放家居空間。
謝振剛表示,生產傳統制冷發泡劑時需要使用HCFCs,是一種臭氧破壞物質,國際上已經開始淘汰該產品,真空絕熱板未來將成為冰箱行業主流保溫材料。
在日系冰箱中,真空絕熱板已經得到大規模應用;但直到2018年,國內企業才開始嘗試使用該材料,其中有成本因素,也有技術和專利擎肘。2014年,松下電器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就賽特新材生產的真空絕熱板是否為專利侵權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專利攻伐戰;官司打了三年,直到2016年,法院判決賽特新材勝訴。從某種意義上,這場勝利為國內冰箱行業實現大規模真空絕熱板替換奠定了基礎。
類似例子在冰箱及其他品類領域也不少見。在一場環保制冷劑替代會議的間歇中,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就談道:我們之所以費盡氣力做屬于自己的環保制冷劑,就是為了不讓國外專利巨頭卡脖子,控制我們產業的“血液”。
包括海爾的張瑞敏,美的的方洪波等,不止一次向行業傳達出要做基礎技術,核心技術,前瞻技術的熱切。2018年,美的集團實現凈利潤202億元,當年其研發投入據稱達到18億美元,約合124億元;截至2018年,美的冰箱事業部建立了96個研究室,其中國家級的14個,此外還有美的中央研究院對未來3-5年的前瞻技術進行布局。2018年,青島海爾實現凈利潤74.4億元,當年其研發投入50.81億元;截止2018年,海爾在全球形成了10大研發中心,每個研發中心都有一個研發總部,進行原創科技的探索;同時成立了全球超前研發中心,對前瞻技術進行了至少提前2年的儲備。
2018年11月,海爾冰箱登上央視“挑戰不可能”平臺,展示了“草莓切片儲存7天,新鮮如初摘草莓”的保鮮效果,稱其為“細胞級養鮮”。事實上,到了這一步,已經不僅僅是如何實現更精準的冷凍冷藏溫度,其中更涉及營養學、生物學、微電子控制等綜合學科的交叉,“炫技”的背后是企業綜合實力的支撐。
在2015中國冰箱技術路線圖的規劃中,確立了到2020年,家用冰箱整體能效比照2015年提升25%的目標,以及到2020年定頻壓縮機制冷功率較之2015年提升5%,變頻壓縮機使用占比達到30%的目標。此外,路線圖對低碳環保,大容積冰箱增長,產品可靠性和智能化等均作了規劃,到目前為止,這些目標都已經逐步實現;2019年10月,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有望發布新一版技術路線圖,確立行業2020年-2025技術發展目標,這一次中國冰箱行業的發展目標是從趕超到引領。